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
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
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
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清的情境,诗人在长亭独自下行,心中思念着已经逝去的秦国时期。五松驿站,本应是古道边上的一处风景,但现在却连见都不能见,只剩下几根枯萎的树木和一地的车辙与柴火。诗中的“不见”二字,暗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历史事件,即古代将领斯高被斩首之后,他曾经威严的头颅竟被樵夫以斧斤(一种用于削木的工具)来处理。这里诗人通过对这一史实的提及,表达了一种英雄末路、历史沧桑的感慨,也反映了自己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历史事件的点化,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情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崧阳古令尹,制锦誇妙手。
鸣弦对高堂,坐使风俗厚。
政成思考槃,觞豆宴宾友。
开亭面缑岭,佳致昔未有。
云烟霭葱昽,青壁冠星斗。
王子果真仙,揖君千载后。
鸾车驻缥缈,彷佛容暂偶。
天风吹箫笙,凄响落户牖。
纷纷惊坐客,往往为回首。
相顾勿复言,且进杯中酒。
秋堂立四壁,物色夜萧然。
藜床抱孤影,起坐未成眠。
曾飙激高梧,万动接虚警。
感至情先谢,理冥神预领。
铜壶漏未央,扶杖起彷徨。
方塘溢繁荇,冷月下疏篁。
踯躅步空除,风带袅霜裾。
泯余契幽独,怅子隔川途。
短短袖中书,明发欲谁寄。
梁上木鲤鱼,傥能将此意。
古亦有相思,吾今何所遗。
浩歌望云水,期子与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