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纳凉图。开篇“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两句,写出了傍晚时分,太阳西沉,水面上泛起细微的波纹,船行得并不急促,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接着“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一片竹林之中,竹影婆娑,水边荷花清香,这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里不仅留住了行人的脚步,更留住了他们享受这份凉意的时间。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句,是对陪伴之人的描写。“公子”指的是有身份的地主或官宦,而“调冰水”则是他们在炎热夏日里享用的清凉饮料;“佳人”则是美丽的女子,“雪藕丝”形容她们手中的丝绸织品洁白如雪,这里的对比强化了夏季纳凉时光的美好。
最后“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两句,则转换了场景。天空中出现了一抹乌云,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而这变化莫测的自然景象,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风光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即将到来变幻气候的敏锐捕捉,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纳凉图,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黄茅时节,病恼南来客。
瘦得不胜衣,试腰围、都无一搦。
东篱兴在,手种菊方黄,摘晚艳,泛新刍,谁道乾坤窄。
百年役役,乐事真难得。
短发已无多,更何劳、霜风染白。
儿曹齐健,扶□一翁孱,龙山帽,习池巾,归路从敧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