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申末伏与立秋同日》
《戊申末伏与立秋同日》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末伏居尝极蕴隆,今辰俄与立秋同。

虽馀暴虐难禁暑,奈有萧骚已至风。

冰出魏台犹示贵,扇思班箧欲收功。

从兹渐入清凉境,林嘒寒蝉露暧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末伏时节与立秋之日相遇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诗人对季节更替的独特感悟。

首联“末伏居尝极蕴隆,今辰俄与立秋同”点明了时间背景,末伏的炎热与立秋的到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季节的转换。诗人以“极蕴隆”形容末伏的酷热,而“俄与立秋同”则突出了立秋的突然到来,给人一种时间流转的紧迫感。

颔联“虽馀暴虐难禁暑,奈有萧骚已至风”进一步描述了末伏与立秋之间的过渡状态。尽管酷暑依旧难以避免,但已有凉风初至,预示着秋天的临近。这里通过“暴虐”与“萧骚”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夏末秋初的气候特点。

颈联“冰出魏台犹示贵,扇思班箧欲收功”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冰比作“魏台”,象征着高贵与纯洁;同时,提到了扇子与书箱(班箧),暗示了夏日消逝,人们开始准备迎接凉爽的秋季。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蕴含了生活的细节,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感受。

尾联“从兹渐入清凉境,林嘒寒蝉露暧空”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清凉季节的期待与喜悦。随着季节的更迭,林间的寒蝉鸣叫,露水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机的季节即将来临。诗人通过这幅画面,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谐与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末伏与立秋之间的过渡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充满了对美好季节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东坡引·凉飚生玉宇

凉飚生玉宇。
黄花晓凝露。
汀苹岸蓼秋暮。
登高开宴俎。
传杯兴逸,分咏得句。
思戏马、长怀古。
东篱候酒人何处。
芳尊须送与。

(0)

八六子·晚秋时

晚秋时。
碧天澄爽,云何宋玉兴悲。
对美景良辰乐事,采萸簪菊登临,共上翠微。
堪嗟乌兔如飞。
秉烛欢游须屡,传杯到手休辞。
念戏马台存,隽游安在,且开怀抱,听歌金缕,从教下客疏狂落帽,也胜龌龊东篱。
醉中归。
花阴月影正移。

(0)

惜芳菲/惜分飞

寓意登临诗与酒。
豪气直冲牛斗。
挥翰风雷吼。
我生嗟在东坡后。
流水高山琴静奏。
莫笑知音未偶。
天意君知否。
穷通在道吾何有。

(0)

望海潮·会稽藩镇

会稽藩镇,舟车都会,槐庭燕寝凝香。
禹穴旧踪,兰亭胜致,千岩万壑生光。
舆颂美龚黄。
庆慈闱戏彩,眉寿而康。
寓兴西园,月台风榭赏群芳。

(0)

水调歌头·青铜昏水面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
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
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
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
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
无人阻归兴,真欲迈长洲。

(0)

涵碧亭三首

平生事澹泊,荣利不关心。
杜门久谢客,岂容俗尘侵。
令尹有佳招,联辔游云林。
流觞绕双鱼,茂樾栖幽禽。
挥毫写佳句,骚雅寓意深。
玎珰泉声玉,琐碎竹影金。
开怀拚剧饮,预约盟再寻。
搔首赓险韵,杜陵不胜簪。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