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三》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三》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高城欲去更徘徊,病眼登临强一开。

风物尽为愁里景,山川疑是梦中来。

此身双鬓何劳白,未老尘心可得灰。

欲把烦愁付杯酒,祇应清梦待尊罍。

(0)
翻译
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犹豫不决,尽管病弱的眼睛勉强睁开。
眼前的风景都化作了忧愁,连山川也仿佛是从梦境中浮现。
我的身体还未苍老,双鬓却为何早早变白?
想要将满心烦恼寄托在杯酒之中,只希望能有清梦相伴以解忧愁。
注释
高城:城墙。
欲去:想要离开。
徘徊:犹豫不决。
病眼:病弱的眼睛。
登临:登高眺望。
强一开:勉强睁开。
风物:风景。
愁里景:忧愁中的景象。
山川:山河。
梦中来:从梦境中出现。
此身:自身。
双鬓:两鬓。
何劳:何必。
白:变白。
尘心:世俗之心。
可得灰:能够消磨。
烦愁:烦恼。
付:寄托。
杯酒:酒杯。
祇应:只应。
清梦:清闲的梦。
尊罍:酒杯。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高城之上,面对将要离去的情景而产生的徘徊不舍之情。"病眼登临强一开"显示出诗人身体状况不佳,但仍强迫自己去欣赏、感受这个即将离开的环境。"风物尽为愁里景"表达了诗人对周遭景物产生的情感联想,这些景物在他的心中都变成了愁绪。

接着,"山川疑是梦中来"则让人感觉到一种超现实的境界,好像这些自然景观都是梦幻一般。这种写法不仅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迷离之感。

"此身双鬓何劳白"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无奈与哀伤。"未老尘心可得灰"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表明即便年事已高,也不愿意让世俗的烦恼占据自己的心灵。

最后两句"欲把烦愁付杯酒,祇应清梦待尊罍"是诗人希望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并期待着能够在清醒的梦中找到精神的寄托。这里的“尊罍”指的是美好的酒杯,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碧川

碧溪流下庙湾东,一片蓝光远近同。

黄枳涯间深映月,红兰港外阔涵空。

五桥冠履行天上,万户楼台入镜中。

直到星洲垂尽处,数行花柳散春风。

(0)

题濯缨亭

静处高斋昼杜门,溪亭来往间开樽。

钓台逸老心非傲,浮石仙人迹尚存。

对岸烟林双佛寺,隔滩风笛一渔村。

濯缨岂独酬吾志,清有沧浪示子孙。

(0)

夹竹桃

竹操一何坚,青青冬不渝。

桃夭一何艳,灼灼春华敷。

尔且兼得之,绿葩间红跗。

三岐依彩槛,五出曜琅玕。

竹兮饶媚态,桃兮耐岁寒。

回风聊萧瑟,朱翠舞珊珊。

余本素心人,常作嘉卉想。

兀坐手一编,长日恣欣赏。

夜月照前除,对尔更神爽。

(0)

立冬

乍寒冬气应,此日电雷收。

风力生东北,天兵溯上流。

忆君亲沐雨,愧我已重裘。

只待青天霁,聊宽下土忧。

(0)

定风波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0)

黄大痴云山图

荆浩关仝善山水,大痴继作非俗史。

技艺毕给世称贤,图画乃其馀事耳。

筲箕泉头月苍苍,蝉蜕秽浊凌风翔。

斯人九原不可作,泚笔题诗增慨慷。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