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鸟之栖游,林檀是闲。韶乐牢膳,岂伊攸便。
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
善歌以咏,言理成篇。
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鸟之栖游,林檀是闲。韶乐牢膳,岂伊攸便。
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
善歌以咏,言理成篇。
这首诗是谢灵运的《陇西行》,其中融合了道家哲学和个人情感。开篇"昔在《老子》,至理成篇"表明诗人对《道德经》的深刻理解和赞赏,认为其蕴含深邃的哲理。
"柱小倾大,绠短绝泉"用建筑和自然现象比喻事物发展到极限时会走向反面,这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诗中的体现。"鸟之栖游,林檀是闲"则描绘出一种宁静与自由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韶乐牢膳,岂伊攸便"中的"韶乐"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或者是音乐的一种形态,而"牢膳"则有稳固丰盛之意。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追求,同时也包含了一种对于简单而安逸生活的向往。
"胡为乖枉,从表方圆"中的"乖枉"意味着扭曲不正,"从表方圆"则是指按照外在的标准去规范自己。诗人通过这两句,可能是在反思个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对于社会规范和内心真实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耿耿僚志,慊慊丘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平静。"善歌以咏,言理成篇"则是说通过歌唱来颂扬美好,或者是用语言来表述已经形成的哲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谢灵运对《老子》哲学的深入理解,也反映出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