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师同月不同年,归墨归儒各自缘。
想得山中无寿酒,但携茶到菊花前。
与师同月不同年,归墨归儒各自缘。
想得山中无寿酒,但携茶到菊花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夔为祝贺朴翁而作,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朴翁的敬意和祝福。首句“与师同月不同年”暗示了诗人与朴翁虽然年龄不同,但同在人生的秋季,有着相似的经历。次句“归墨归儒各自缘”则揭示了朴翁可能既通文墨又修儒道,各有其独特的生涯选择和缘分。
后两句“想得山中无寿酒,但携茶到菊花前”,想象朴翁隐居山中,虽无美酒助兴,却只愿带着清茶,独自欣赏盛开的菊花,流露出对朴翁淡泊宁静生活的赞美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温馨而深沉的祝寿诗,体现了诗人对朴翁人格和生活的深深敬仰。
人家十万,春风先到使君家。天公更着芳华。
尽把楼台粉泽,琼树映横斜。
要歌宦白雪,暖借流霞。吴姬赵娃。乱银烛、影交加。
不放行云归去,敲碎红牙。
可怜杜老,肯飞送、江头只岸花。争似我、夜醉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