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浑无鸟雀喧,山青那觅烧霆痕。
三千眼界云霄上,十万人家草树根。
林远浑无鸟雀喧,山青那觅烧霆痕。
三千眼界云霄上,十万人家草树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林景象。首句“林远浑无鸟雀喧”以“浑无”二字强调了林间的寂静,仿佛连鸟雀的啼鸣声都消失不见,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清幽氛围。接着,“山青那觅烧霆痕”一句,通过“山青”与“烧霆痕”的对比,不仅突出了山色的翠绿,也暗示了山间曾经经历过雷电的洗礼,留下了一抹痕迹,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三千眼界云霄上”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时所见的广阔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云层之上,展现出一种超脱凡尘的境界。“十万人家草树根”则将视角拉回人间,以“十万人家”形容人口众多,但又巧妙地以“草树根”为喻,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即使在繁华的人世间,根基依然深植于自然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独宿苦夜凉,有思苦夜长。
转辗不成寐,秋声满我房。
我父怜孤儿,入梦来相望。
梦魂侍父旁,形影推渺茫。
父念儿心伤,儿喜父颜康。
相对一无言,恋恋若难忘。
那知警觉后,依然在枕床。
起床寻我父,我父寂无睹。
父书陈东壁,父幕空廊庑。
风吹破纸窗,灯灭暗庭柱。
嗟乎父何来,嗟乎父何去。
二月花欲然,莺声上苑传。
暖萱初媚日,慈竹已含烟。
门集仙人履,堂陈寿母筵。
珠翘娱景丽,綵服戏春鲜。
宅住云霄里,尊开日月边。
招邀青鸟驭,玩诵赤鸾笺。
箓受华存秘,教成孟博贤。
驻龄垂八十,累行载三千。
汉史东征赋,鲁诗閟颂篇。
古来阴化助,遗述重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