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脚随藤杖,穿林复过桥。
聊休读书眼,小纵坐禅腰。
老木成阴遍,枯泉赴汲遥。
龙孙吾手种,先我到云霄。
信脚随藤杖,穿林复过桥。
聊休读书眼,小纵坐禅腰。
老木成阴遍,枯泉赴汲遥。
龙孙吾手种,先我到云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大自然中的闲适生活。"信脚随藤杖,穿林复过桥"表达了诗人漫步山林之中,手持拐杖,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树木之间,再次跨越桥梁的景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悠然心境,也映射出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
"聊休读书眼,小纵坐禅腰"则透露了诗人在山中除了漫步外,还有静坐在那里读书或修禅的生活片段。这里的"聊休"意味着偶尔地,轻松地阅读,而"小纵"则表达了一种不强迫、顺其自然的放松身心的状态。
接下来的"老木成阴遍,枯泉赴汲遥"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老木"指的是那些年岁悠久的大树,它们形成了一片浓荫,而"枯泉"则是干涸的溪流,但即便如此,水声仍然能听到,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声音的敏感。
最后两句"龙孙吾手种,先我到云霄"则充满了神话色彩。"龙孙"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珍稀或神奇的植物,而"吾手种"表明这是一种由诗人亲手栽培的行为。"先我到云霄"则意味着这些植株将会比诗人更早地达到高远的地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永恒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炎烬终四百,海飞群雄奔。
蛟龙离旧隐,豺虎瞰中原。
仗义公天下,岂料中山孙。
间关拒赤壁,颠沛乞荆门。
刘郎非娇客,肯市一女恩。
譬如鞲上鹰,既饱则飞翻。
山阳公安在,洒泪西南坤。
区区一隅地,鼎立争雄尊。
灭魏壮图屈,窥吴遗恨存。
呜呼永安宫,慷慨临终言。
老瞒安足雄,死面腼奸魂。
仁与不仁耳,成败何必论。
天乎未厌汉,河洛不足吞。
盗子复为盗,丕乎犹子元。
等为一亡国,善恶终不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