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窗久零落,乱帙自纵横。
方与圣贤对,那堪风雨鸣。
乾坤含暝色,林壑度秋声。
想子心如石,看书夜到明。
疏窗久零落,乱帙自纵横。
方与圣贤对,那堪风雨鸣。
乾坤含暝色,林壑度秋声。
想子心如石,看书夜到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风雨中破窗下的静谧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
首联“疏窗久零落,乱帙自纵横”描绘了破窗和杂乱书卷的景象,破窗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衰败,而乱放的书籍则象征着知识的丰富与个人的追求。这两句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既荒凉又充满知识氛围的环境。
颔联“方与圣贤对,那堪风雨鸣”转而表达诗人与圣贤对话的心境,尽管外界风雨交加,但内心却能与古代圣贤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显示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知识的渴望。这里将自然界的风雨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颈联“乾坤含暝色,林壑度秋声”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凄清与时间的流逝。乾坤,即天地,此处指整个宇宙,包含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含暝色”意味着夜幕降临,万物归于沉寂,而“林壑度秋声”则描绘了秋天的落叶声在山谷间回荡,渲染了一种深秋的寂静与萧瑟。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尾联“想子心如石,看书夜到明”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直接描写。这里的“子”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他心中的某个理想或目标。“心如石”形容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执着,即使面对外界的风雨,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而“看书夜到明”则体现了诗人勤奋好学、废寝忘食的精神,展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破窗风雨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知识的渴求和内心的宁静,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的坚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更深坐久烛花短,人静红炉火初煖。
朔风吹得笙簧寒,碎剪霜华上银管。
揽衣拭目雁行细,梅梢月到松梢未。
敲冰化水浇醉肠,写向吟窗敌寒气。
鼓鼙冻损声不动,别院人添翠衾重。
笔尖欲挽阳和回,蝴蝶无情入春梦。
朝来閒倚阑干立,忽听林鸦报晴日。
殷勤细读中夜诗,一笑云边乱山出。
仲春若淫雨,弥月不停滴。
时时雷电交,俄复飞霰积。
渫云甫开霁,阳精仍剥蚀。
二气岂错行,人心转惶惑。
维时钱唐上,属子有行役。
谓言将何之,去作金华客。
已脱郡曹羁,姑从宪府辟。
金华实吾乡,比岁罗困厄。
前年理城隍,军需更徵索。
斯民竭脂髓,诛求殊未极。
凶荒乃相继,斗粟无所籴。
纷纷田间农,往往沟中瘠。
只今邻境间,从横犹盗贼。
相望警烽燧,道路动榛棘。
谁欤司民命,岂不怀怵惕。
不然遭数乖,振救果无策。
风宪耳目司,号令易阖辟。
况君有长材,足以资赞画。
行闻疲瘵氓,旋被抚摩力。
往哉勿踌躇,及物事须亟。
冥冥江花红,杳杳关树黑。
歌我危苦辞,壮子行迈色。
功名贵自致,奋发须有激。
独怜飘泊踪,仰羡冥飞翼。
《钱唐赠别姚卿》【元·王祎】仲春若淫雨,弥月不停滴。时时雷电交,俄复飞霰积。渫云甫开霁,阳精仍剥蚀。二气岂错行,人心转惶惑。维时钱唐上,属子有行役。谓言将何之,去作金华客。已脱郡曹羁,姑从宪府辟。金华实吾乡,比岁罗困厄。前年理城隍,军需更徵索。斯民竭脂髓,诛求殊未极。凶荒乃相继,斗粟无所籴。纷纷田间农,往往沟中瘠。只今邻境间,从横犹盗贼。相望警烽燧,道路动榛棘。谁欤司民命,岂不怀怵惕。不然遭数乖,振救果无策。风宪耳目司,号令易阖辟。况君有长材,足以资赞画。行闻疲瘵氓,旋被抚摩力。往哉勿踌躇,及物事须亟。冥冥江花红,杳杳关树黑。歌我危苦辞,壮子行迈色。功名贵自致,奋发须有激。独怜飘泊踪,仰羡冥飞翼。
https://shici.929r.com/shici/R2k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