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
此庵容法界,当处洞真归。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
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
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
此庵容法界,当处洞真归。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
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探讨了生命、存在与真理的本质。首先,“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两句,以“指”与“机”的关系,隐喻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联,指出在理解事物时不应过分执着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本质。接着,“此庵容法界,当处洞真归”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中“法界”与“真归”的概念,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与宇宙真理的统一性。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这两句,通过对比“寂”与“用”,“生”与“佛”,表达了禅宗中对于空寂与活动、生命与超脱之间微妙关系的理解,暗示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可能性。最后,“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以南方为象征,可能暗指某种特定的方向或状态,鼓励读者放下疑惑,通过内心的领悟达到解脱的境界,以微笑面对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豁然开朗,超越一切细微的烦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生命、存在与真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智慧。
十亩之间雀啾啾,止蒿集莱鸣相酬。
远川遥陌路孔修,原田茫茫禾黍稠。
秋来古树风飕岩,夕阳惨淡沉西丘。
群飞群下不相求,衔穗食谷安无忧。
南有樛木在芳洲,雌雄迫暮共依投。
咄哉兹禽多诡谋,性行佻巧谁与俦。
穿屋作巢于高楼,食彼粢盛令人愁。
非罗非丸致无由,草窃奸宄将何尤。
吁嗟此鸟毋久留,愿汝化蛤湮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