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喜庆的宴会场景,通过伐木的声音、鸟鸣的回应,以及酾酒和准备食物的忙碌,展现了人们团聚时的情谊与欢乐。诗中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等用语,不仅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声音,更通过“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等表达了人类对朋友和亲情的向往。诗中的人物不仅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如“兄弟无远”所示。
然而,诗歌也反映出了一种社会伦理观念,即“民之失德,乾糇以愆”。这里可能指的是当人民失去道德时,上天会通过干旱等自然灾害来警戒人们。最后,“有酒湑我,无酒酤我”等句,则表现了宴会中人们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一场宴会的描绘,更是对古代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界与人类之间关系的一种赞美。
苇斋奇男子,可望不可羁。
平生负孝义,断断无乖离。
壮年事文艺,出入黄金闺。
供奉三十载,屡将荣遇辞。
建安最许可,东里尤相知。
萧然一儒冠,朝野瞻容仪。
直道老弥坚,清节贫弗移。
皓皓方寸地,殷勤付佳儿。
念兹不可作,泪洒坟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