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微茫尚带星,修蹊荦确断人行。
独支瘦竹身犹健,高入重云地忽平。
落月正当山缺处,细泉频作雨来声。
上方灯火青林曲,隐隐疏钟一再鸣。
晓色微茫尚带星,修蹊荦确断人行。
独支瘦竹身犹健,高入重云地忽平。
落月正当山缺处,细泉频作雨来声。
上方灯火青林曲,隐隐疏钟一再鸣。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晨时分上岩寺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黎明微光中星星依稀可见,山路崎岖,行人稀少的画面。他接着写到自己独自一人手持瘦竹,虽然身体依然矫健,但随着地势升高,仿佛进入了云端,周围环境变得开阔。月落西山,山势空缺,泉水声声,像是远处的雨声,增添了寂静中的生动。在那青翠的林木深处,寺庙的灯火若隐若现,伴随着稀疏的钟声,显得宁静而悠远。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僧寺生活,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氛围。
我携白玉壶,招邀黄山客。
三年隔阔此登堂,笑我当时欠情别。
腰间锦带解龙泉,手持素扇秋月圆。
酒酣把扇求挥翰,扇上昔有张生所画南归之彩船。
风林飒沓坠霜露,烟涛微茫起汀鹭。
去者不去送者留,立向沙头如有诉。
我心把玩未肯休,恍惚欲动离人忧。
莫忧旧离乐新会,还见新会成离愁。
明朝我献《三都赋》,朔风吹雪燕山路。
君卧梁州旧酒垆,关山月苦看霜兔。
新离旧别俱莫歌,徒为劳心奈若何。
五云散彩凉芃入,且醉堂中金叵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