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如招人,突兀城南隅。
我来有佳兴,不辞石磴纡。
步穷孤绝顶,局局万丈馀。
永怀旧刺史,儒冠此研书。
竟以印绶归,荣光烛乡闾。
世事几反覆,百年等须臾。
地闲芳草积,树暗怪禽呼。
空留好书名,永与此山俱。
台山如招人,突兀城南隅。
我来有佳兴,不辞石磴纡。
步穷孤绝顶,局局万丈馀。
永怀旧刺史,儒冠此研书。
竟以印绶归,荣光烛乡闾。
世事几反覆,百年等须臾。
地闲芳草积,树暗怪禽呼。
空留好书名,永与此山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游览之乐趣,以及对古时学者隐居生活的向往。台山如同在招呼行人,突兀城南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我来有佳兴,不辞石磴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不畏艰险的情怀。
"步穷孤绝顶,局局万丈馀"写出了攀登高峰所感受到的辽阔与壮丽。"永怀旧刺史,儒冠此研书"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和学问的深厚情感及敬仰之心。
"竟以印绶归,荣光烛乡闾"可能暗示了诗人在游览后带着满足与骄傲回到家乡。接下来的"世事几反覆,百年等须臾"则是对世事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地闲芳草积,树暗怪禽呼"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象,而"空留好书名,永与此山俱"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文学成就能够长存,与这座山共存。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宽广,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出了一种对自然、历史和学问的深切关怀。
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
晚入文昌省,又坐烦言啧。
诏昼复收召,付以大典册。
期年甫奏篇,皇恐亟自劾。
归来稽山下,三食新获麦。
草履布裙襦,徒步老阡陌。
今年疾屡作,怳若将归客。
道士言犯土,拜章安舍宅。
巫言神去干,翦纸招魂魄。
把臂忽自悟,此岂屋漏脉?
尽去囊中药,默观鼻端白。
正气徐自还,鬼子何足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