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台聊一望,遍赏帝城春。
风煖闻啼鸟,冰开见跃鳞。
晴山烟外翠,香蕊日边新。
已变青门柳,初销紫陌尘。
金汤千里国,车骑万方人。
此处云霄近,凭高愿致身。
层台聊一望,遍赏帝城春。
风煖闻啼鸟,冰开见跃鳞。
晴山烟外翠,香蕊日边新。
已变青门柳,初销紫陌尘。
金汤千里国,车骑万方人。
此处云霄近,凭高愿致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站在层台之上,远眺帝都之美。春风温煦,鸟儿啼鸣,冰雪消融,鱼跃水面,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复苏。
"晴山烟外翠,香蕊日边新"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春日晴朗的山色和鲜花开放的情景。山间弥漫着淡淡的云雾,使得山色显得更加绿意盎然;而日光之下,花朵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给人以新鲜感。
接着两句 "已变青门柳,初销紫陌尘" 描述了春天到来后,城中的景象。古代的贵族住宅门前常植有垂柳,这里的“青门柳”暗示了春意盎然。而“紫陌尘”则指的是街道上的尘土,在春风中被吹得飞扬,以此形容街道在春天的清新感。
"金汤千里国,车骑万方人" 这两句诗展现了帝都的繁华与壮丽。金汤意指长城或宫禁之内的贵族府邸;“千里国”则是对帝都辽阔疆域的描绘;“车骑万方人”则形容了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最后两句 "此处云霄近,凭高愿致身" 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对远方云霄之境怀有无限向往之情。这里的“云霄”可能是指仙界或理想中的世界;而“凭高愿致身”则表明诗人希望能将自己的精神或者身体寄托到那个理想的境界中去。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帝都的繁华与自然界的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和高洁理想的向往。
山翠湖光昼掩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
桥影乱分公子棹,荷香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
天生孔子,纵之为圣。生知安行,仁义中正。
师道兴起,从游三千。往圣是继,道统流传。
六经既明,以诏后世。三纲五常,昭然不替。
道德高厚,教化无穷。人极斯立,天地同功。
生民以来,卓乎独盛。允集大成,实天所命。
有天下者,是尊是崇。曰性圣道,曷敢勿宗。
顾予眇躬,承此大业。惟圣之谟,于心乃惬。
用之为治,以康兆民。圣泽流被,万世聿新。
报典之隆,尤在阙里。庙宇巍巍,于兹重美。
文诸贞石,以光于前。木铎遗响,于千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