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十》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十》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缟裙练帨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

秾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0)
注释
缟裙:素白的裙子。
练帨:洁净的手巾。
玉川家:指代某位有高尚品格的人,可能是一位文人或隐士。
肝胆:比喻人的真诚和勇气。
清新:纯洁,不沾染尘俗。
冷不邪:形容人品正直,不随波逐流。
秾李:盛开的李花,象征春天的繁华。
争春:竞相开放,争夺春天的美景。
踏雪:在雪中行走。
看梅花:欣赏梅花,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翻译
素白的裙子和洁净的手巾,像是出自玉川先生之家,他的心性纯洁如玉,清冷而不失正直。
即使是繁花盛开的春天,他也愿意这样做,更愿意踏雪去看梅花,欣赏它的坚韧与高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属于其《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第十首。诗中通过描绘梅花的清冷美景,以及对比春日繁华之物的衰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独特品格的赞赏和对人生高洁品质的追求。

“缟裙练帨玉川家”一句中,“缟裙”指的是梅花瓣的白色,如同丝织的裙摆;“练帨”则形容枝条的修长,宛如丝线般细腻;“玉川家”暗示了诗人对这清幽之地的向往和归属。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冷艳脱俗的梅花美。

接着,“肝胆清新冷不邪”一句,借用传统医学中“肝”与“胆”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梅花清新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作者自身坚守高洁品格,不为世俗所动摇的志向。

在“秾李争春犹办此”一句里,“秾李”指的是春日繁华的李花,而“争春”则是对那些为了夺取春光而斗争的花卉之物的描绘。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梅花不与其他花卉争艳,而是在寒冷中独自绽放。

最后,“更教踏雪看梅花”一句,以“更教”表达了作者的进一步指导或建议,主张在积雪之下观赏梅花。这种景象不仅突显了梅花的孤傲与坚韧,也映照出诗人内心对高洁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梅花独特美学的理解,以及他个人对于人生境界的选择与坚持。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四月一日西池作

田田荷叶大如钱,拙令无功又一年。

六月京尘传流口,不嫌池上更迁延。

(0)

谢朱伯英遗诗

我辈清怀书自将,不须才与古人当。

佳辰美概无穷尽,险语高词尔转相。

吏隐未能离扰扰,诗情犹得慰皇皇。

如君逸格谁忘羡,騕袅终难困服箱。

(0)

田叔

冒死随敖衣赭衣,当时踪迹已几希。

忠哉相鲁扶君过,不使民情向我归。

(0)

将赴富川

去年乾没道途间,今岁官期日月悭。

学古虽然非为禄,食贫宁不厌居閒。

利心汲汲人皆是,巧宦悠悠我不关。

三尺若能多所活,尘泥何必贱青纶。

(0)

残春·其二

休王其如各有时,开荣方遍又春归。

东君忧在阳功乏,多少閒云天上飞。

(0)

鹅湖仁寿寺

环抱烟云峰,坦夷杉松径。

古寺聊税鞅,忻然遇幽胜。

跻攀上崖阁,足以远眺听。

秋花或丹紫,残蝉尚呼应。

著处有佳趣,征途自无定。

临风诵韩诗,两事皆害性。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