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徒为杞国民,托根江渚逐风蘋。
惟将白发争歧路,转忆青山多故人。
儿女且休萦梦思,乾坤倘复寄閒身。
霞光晚翠茏葱外,苦自沈吟谁问因。
憔悴徒为杞国民,托根江渚逐风蘋。
惟将白发争歧路,转忆青山多故人。
儿女且休萦梦思,乾坤倘复寄閒身。
霞光晚翠茏葱外,苦自沈吟谁问因。
这首诗《感怀(其四)》由清代诗人厉志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友情的深刻感悟。
首句“憔悴徒为杞国民”,以典故入诗,借杞人忧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疲惫,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担忧天塌地陷的杞国人,形象地揭示了诗人面对生活或世事的焦虑情绪。
“托根江渚逐风蘋”一句,诗人以江边的蘋草自比,蘋草随风飘荡,无根无依,象征着诗人的漂泊不定,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不确定性与无奈。
“惟将白发争歧路,转忆青山多故人”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白发与歧路,青山与故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怀念。白发与歧路象征着人生的不可逆和选择的艰难,而青山与故人则寄托了对美好回忆的眷恋。
“儿女且休萦梦思,乾坤倘复寄闲身”两句,诗人劝慰自己不必过于忧虑儿女之事,应学会在广阔的天地间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这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也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平衡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思考。
“霞光晚翠茏葱外,苦自沈吟谁问因”最后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夕阳余晖中,绿树环绕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独自沉吟,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但又无人能理解其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挣扎。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友情的深刻体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