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闻淮海斗长鲸,十二关河迥不惊。
鸣柝夜传千灶火,建牙朝列五家兵。
城边星斗峥嵘出,马首风云指顾生。
不似南征诸将帅,羽书时共橐纵横。
虚闻淮海斗长鲸,十二关河迥不惊。
鸣柝夜传千灶火,建牙朝列五家兵。
城边星斗峥嵘出,马首风云指顾生。
不似南征诸将帅,羽书时共橐纵横。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提兵安东海上大阅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军事画面。首句“虚闻淮海斗长鲸”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海战的宏大场面,如同淮海之地的壮丽海战对抗着巨大的鲸鱼,显示出战争的气势和紧张感。
接下来的“十二关河迥不惊”则强调了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士气高昂,即使面对千里之外的险阻关河,也毫不畏惧。“鸣柝夜传千灶火”进一步描绘夜晚军营的繁忙景象,柝声回荡,炊烟袅袅,显示出军队的规模和生活秩序。
“建牙朝列五家兵”写出了阅兵的庄重时刻,帅旗飘扬,各部兵马整齐排列,显示出军队的严谨与威武。“城边星斗峥嵘出,马首风云指顾生”通过星辰和风云的变化,烘托出将领指挥若定的风采,行云流水般的调度仿佛在马首一挥间就决定了战局的走向。
最后两句“不似南征诸将帅,羽书时共橐纵横”表达了对将领们的赞美,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南征将领,他们的智谋和行动犹如飞鸟般自由自在,灵活应对战事,展现出高度的战略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上阅兵的壮观场景,赞扬了将领的英勇和智谋,展现了明朝军队的雄壮气象。
飘树烟零,封阶粉退,馀寒犹冱菭文。
画意无多,寻常埋没芳尘。
斜阳著意相怜惜,是愁心、不耐温存。
且销他、一额凉蟾,来伴深尊。
东阑步玉人归否,剩篝香半灺,衾绣孤温。
依约檐声,隔帘滴到黄昏。
朝来便化春潮去,问何人、省识冰魂。
谢东风、不当花看,为刬愁根。
歌哭地。残镫事影能记。
劫灰咫尺上阑干,夜笳四起。
草堂人去薜萝空,西山窥笑檐际。旧庭树,谁再倚。
虚舟泛若无系。为君胥宇燕重来,退寒废垒。
梦华一觉玉京秋,閒鸥空恋烟水。
酒徒散尽醉后市。问黄垆、犹话邻里。
愁绝斜阳身世。
怕铜驼断陌、黄尘凄对,西北高楼浮云里。
罨空淡色,黯杏叶河梁,燕风微峭。冻波乍袅。
卷愁心似惜,乱沙鸥老。觑冷春红,细踏瑶光镜晓。
唤吴棹。怕幽约五湖,花梦稀到。楼观还缥缈。
是乱蜃飘寒,碎玉凝照。度春草草。
被琼妃断却,翠温帘窈。倦笛飞梅,怨咽江城变调。
柳绵早。误东园、凤靴人扫。
溪霞明断绮。带东风客雁,笋将十里。
镜空春路,心绪淡蛾外。泛萸谋野醉。
年年催载秋被。
盼客山灵,惜愁鬟未整,莺语乱呼起。
转首瑶台眼底。疑有双成,结束连环佩。
旧尘如梦,还付乱云洗。驻鞍消茗翠。
斜阳冷透峰意。
未怯春寒,知游仙路近,微步响风水。
杨柳依依,我生之辰,与公共之。
叹袅娜章台,歌翻轻吹,飘零灞岸,影弄斜晖。
花萼楼深,灵和殿古,人自凄凉柳自垂。
相逢处,记吾侬堕地,嘉定明时。何须梦得君知。
便稳道人生七十稀。
笑桓大将军,枝条如此,陶潜处士,门巷归兮。
几阵花飞,一池萍碎,又向先生把寿厄。
年年好,祝东风万缕,老翠云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