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韩子苍待制》
《挽韩子苍待制》全文
宋 / 曾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佩声曾到凤凰池,不尽胸中五色丝。

三黜本因元祐学,一飞合在中兴时。

忽惊地下修文去,太息门边问字谁。

犹想泉台有新作,郊原小雨欲催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ǎnháncāngdàizhì
sòng / céng

pèishēngcéngdàofènghuángchíjìnxiōngzhōng

sānchùběnyīnyuányòuxuéfēizàizhōngxīngshí

jīngxiàxiūwéntàiménbiānwènshuí

yóuxiǎngquántáiyǒuxīnzuòjiāoyuánxiǎocuīshī

翻译
佩玉之声曾响彻凤凰池,心中藏有的才情如五彩丝绵不断。
三次被贬源于元祐年间的学习生涯,此刻飞翔正当国家复兴之时。
忽然惊闻地下文学巨匠离世,叹息门前再无问字之人。
仍期待他在黄泉之下仍有新的创作,田野间的细雨似乎也在催促诗篇诞生。
注释
佩声:古代官员佩戴的玉佩撞击声,象征威严或才华。
凤凰池:古代皇宫中的池塘,借指朝廷。
三黜:多次被贬官。
元祐学:宋哲宗年号,代指那个时期的学术氛围。
中兴时:指国家由衰转盛的时期。
修文:指有才华的文人。
泉台:对阴间的称呼,古人认为死后灵魂会去的地方。
新作:指诗人的新创作。
小雨:象征着清新和启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为悼念韩子苍待制而作,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首句“佩声曾到凤凰池”描绘了韩子苍曾经在朝廷任职的荣耀时刻,暗示其才情出众。次句“不尽胸中五色丝”则赞美他的学识渊博,如五彩丝线般丰富多样。

“三黜本因元祐学”提到韩子苍曾遭遇多次贬谪,但诗人认为这源于他在元祐年间坚持学问,体现了他的正直与坚持。接下来,“一飞合在中兴时”表达了对韩子苍未能在国家复兴之际大展宏图的惋惜,暗指他应该在更合适的时机发挥重要作用。

“忽惊地下修文去”直接表达了对韩子苍去世的震惊,以及对失去这样一位文学巨匠的哀痛。“太息门边问字谁”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韩子苍离去后无人能继其才的感叹。

最后两句“犹想泉台有新作,郊原小雨欲催诗”想象韩子苍虽已逝去,但仍期望他在九泉之下仍有新的创作灵感,而春雨的到来似乎也在催促诗人去怀念和追忆他的诗篇。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哀思。

作者介绍
曾几

曾几
朝代:宋   字:吉甫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生辰:1085--1166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猜你喜欢

四景为李通政赋四首·其三

木落霜青水不波,野人茅屋带岩阿。

幽林采得怜香洁,坐对南山兴最多。

(0)

题赵雍画马三首·其二

白面骊驹汗血乾,风鬃倚树玉蹄攒。

谁人为制青丝络,骑出横门万众看。

(0)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其十八

泰山触石云初起,六合茫茫一雨同。

试听康衢应有颂,调和玉烛圣明功。

(0)

送陈秉刚赴廉州照磨·其二

射策当年负俊声,每怜知己最关情。

梁园早见收枚乘,宣室无能荐贾生。

清夜闻鸡伤别思,北风驱马促严程。

悬知过岭梅将发,有待题诗寄玉京。

(0)

送刘习之·其三

东广迢迢万里馀,西风落日片帆孤。

临行不尽同乡谊,更写馀情在画图。

(0)

送陈照磨赴湖广·其二

凤凰山前宪使堂,寻常六月凛飞霜。

堂中使者清于玉,黄鹤白云离思长。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