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同元美子与子相天宁寺送别公实·其一》
《夏日同元美子与子相天宁寺送别公实·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晏坐人天近,清斋僧夏深。

出门成远道,驻马向祗林。

益愧风尘色,相看湖海心。

惠休能怨别,为拟碧云吟。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夏日送别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深情。首句“晏坐人天近,清斋僧夏深”以“晏坐”和“清斋”点出僧侣的生活状态,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人天近”和“僧夏深”则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接近佛性的氛围。

接着,“出门成远道,驻马向祗林”两句,通过“出门”与“远道”的对比,以及“驻马”与“向祗林”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送别时的不舍与深情。这里,“祗林”作为佛教寺院的代称,进一步强化了佛教背景,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深刻意义。

“益愧风尘色,相看湖海心”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在“风尘色”中,诗人自谦自己的俗世之态,而“湖海心”则寄托了对友情的广阔无垠的期待。这两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惠休能怨别,为拟碧云吟”以惠休(南朝齐梁间高僧)的故事为典故,表达了即使面对离别,也要以诗文来寄托情感,展现出一种豁达和诗意的生活态度。这里的“碧云吟”,既是对离别之情的抒发,也是对友情长存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融入了佛教文化的元素,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审美价值。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新春出游白石试笔四首·其四

上上仰圣楼,举手望北辰。

目短意苦长,咄咄多浮云。

(0)

蛇虎颂·其一

猗灵乎虎,无争幽人之所。

虎也不争,夫何世之情,不如彼虎之灵。

(0)

夏日叙同社

葛衫纱帻自西屏,病起寻幽怕远行。

荒树乌啼惊曙色,小园花落怨风声。

山蔬野蔌聊供具,一日三秋几合并。

留得一壶春酿在,高歌还属老先生。

(0)

别王阳明·其二

闻道萧山有主人,为寻王翰卜佳邻。

野人亦有湘湖约,何日孤舟许问津。

(0)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其五

小憩迥廊逼翠华,皇风忽尔散天葩。

赓歌未足成羞涩,已赐仙花压帽斜。

(0)

庄定山先生最爱石洞老师南山花也北山花之句因继以诗予不揣亦和其韵续貂之愧所不辞焉

骨瘦魂清雪月斜,溪梅花亦岭梅花。

乾坤物我虽吴粤,气味风流自一家。

公傍草堂歌白雪,我邀山月酌流霞。

卧林更许收诗草,得拜门墙一日嘉。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