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尘开素匣,有客独伤时。
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
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
拂尘开素匣,有客独伤时。
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
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
这首诗名为《听琴》,出自唐末宋初的诗人王元之手。诗中通过描绘一位隐者在山林间弹奏古筝的情景,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现实中的孤寂感慨。
首句“拂尘开素匣,有客独伤时”,诗人轻轻打开了简陋的琴匣,内心涌动着对过去岁月的哀伤。古筝在这里不仅是乐器,更承载着主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诗人演奏的是古老的旋律,但现实中的世俗之音已经无法与之相合。这里的“君”字显得颇为含蓄,或许是指代自身,也可能是在呼唤着某种共鸣者。
“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致融入情感表达之中。清澈而又微弱的声音,就如同那溪流中的寒泉,流淌不息,而老桧树则在风中低语,发出哀伤的叹息。
“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即便有人前来聆听,也难以承担起对往昔美好记忆的传承。这句话流露出一种时代变迁、人事皆非的悲凉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琴声与自然景物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寂感受的深刻内省。
秋意冷然,对宇宙、一尊相属。
君看取、都无凝滞,天机纯熟。
水拍池塘鸿雁聚,露浓庭畹芝兰馥。
笑何曾、一事上眉头,萦心曲。兴不浅,船明玉。
人更健,巾横幅。问人间底处,升沉迟速。
气压暗岩虹半吐,眼明平楚云相逐。
但年年、屈指问西风,篘新醁。
只记来时节。又三年、朱炜过了,恰如时霎。
独立薰风苍凉外,笑傍环湖花月。
多少事、欲拈还辍。
扶木之阴三千丈,远茫茫、无计推华发。
容易过,三十八。此身待向清尊说。
似江头、泛乎不系,扁舟一叶。
将我东西南北去,都任长年旋折。
风不定、川云如撇。
惟有君恩浑未报,又故山、猿鹤催归切。
将进酒,缓歌阕。
汉使来何许。到如今、天边又是,薰弦三度。
见说山深人睡稳,细雨自催茶户。
向滴博、云间看取。
料得权奇空却后,指浮云、万里追风去。
跨燕越,抹秦楚。不妨且为斯人驻。
正年来、忧端未歇,壮怀谁吐。
顷刻阴晴千万态,怎解绸缪未雨。
算此事、谁宽西顾。
待洗岷峨凄怆气,为八荒、更著深长虑。
间两社,辅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