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侨居夕启扉,佛前灯燄远微微。
桄榔叶暗黄梅雨,苦楝寒生客未归。
萧寺侨居夕启扉,佛前灯燄远微微。
桄榔叶暗黄梅雨,苦楝寒生客未归。
这首诗描绘了禅房中在傍晚时分的静谧景象,诗人陶益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内独特的氛围与情感。
首句“萧寺侨居夕启扉”,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居住在一座萧瑟的寺庙中,夕阳西下时分,他打开了房门,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受。这里的“萧寺”暗示了寺庙的古老与庄严,“侨居”则透露出诗人或许并非此地常住,而是暂时栖身于此,增添了一丝游子的孤独感。
第二句“佛前灯焰远微微”,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在佛像前,一盏微弱的灯光闪烁着,光线虽不强烈,却能照亮周围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也象征着心灵的指引与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的“桄榔叶暗黄梅雨”,将视线转向了室外。桄榔树的叶子在雨中显得更加深沉,黄色的梅雨洒落,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朦胧的美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仿佛是在细雨中寻找一丝安慰与寄托。
最后一句“苦楝寒生客未归”,将情感推向高潮。苦楝树在寒冷中生长,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等待。特别是“客未归”三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的渴望。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禅房中傍晚时分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友情、孤独与归宿的深切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旧榻处幽暗,耽睡固有因。
移之置西轩,轩制焕以新。
其地不函丈,虚明易知晨。
东方动初阳,流光先枕茵。
破我黑甜境,夙兴自然勤。
盥栉能及时,亦足劝奴人。
尚有清夜景,月出檐之唇。
照书仅可读,老眼自不真。
兹轩所助我,迟暮生精神。
享此一息佳,嗒然遗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