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囊剑术走风尘,要买桑麻二顷春。
可笑田连阡陌者,元非识字读书人。
诗囊剑术走风尘,要买桑麻二顷春。
可笑田连阡陌者,元非识字读书人。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偶见(其二)》。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诗囊剑术走风尘”,这里的“诗囊”和“剑术”象征着文武之道,"走风尘"则表明这些都被世俗化,沦为行走于世间烟尘之中的事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士族与武夫混同,文人也需习武以自保的现状。
“要买桑麻二顷春”,诗人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桑麻"指的是养蚕和种植大麻,这些都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景象。"二顷春"则是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以便在春天享受自然的美好。
“可笑田连阡陌者”,这里的“可笑”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知耕作,不识字、不懂书的人的轻视态度。"田连阡陌者"指的是连续不断的田地和乡村小道,这些都是农民日常生活的地方。
“元非识字读书人”,这句话强调了诗人的自我定位,他认为自己是有文化、懂得阅读的人,与那些只会耕作的农民形成鲜明对比。
总体来看,诗中既有对传统士大夫身份的自豪,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识字、不读书人群的轻视。通过这些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知识与文化的重视和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感慨。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
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
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
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
间不得。
有先见著龟,消得君王忆。
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