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只阿阁,周遭见此邦。
莫鸦翻古木,候雁造秋江。
风日双蓬鬓,乾坤一琐窗。
真成近僧住,若个寸心降。
徙倚只阿阁,周遭见此邦。
莫鸦翻古木,候雁造秋江。
风日双蓬鬓,乾坤一琐窗。
真成近僧住,若个寸心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置身于报国寺藏经院小阁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徙倚只阿阁,周遭见此邦”写出了诗人站在阁楼之上,眺望四周景象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着,“莫鸦翻古木,候雁造秋江”两句通过描绘乌鸦在古木间翻飞,候鸟在秋江上飞翔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季节变换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风日双蓬鬓,乾坤一琐窗”则将镜头拉近,诗人面对的是自然与宇宙的广阔,同时也映射出个人的渺小与孤独。“风日双蓬鬓”形象地描绘了风吹日晒下,诗人两鬓如蓬草般散乱的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乾坤一琐窗”则以小见大,通过一扇小小的窗户,展现了天地间的浩瀚与复杂,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向往与探索。
最后,“真成近僧住,若个寸心降”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接近了僧侣的生活,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不再为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凤扆任匡济,云溪难退还。
致君超列辟,得道在荣班。
朱戟缭垣下,高斋芳树间。
隔花开远水,废卷爱晴山。
晚沐值清兴,知音同解颜。
藉兰开赐酒,留客下重关。
仙犬逐人静,朝车映竹闲。
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蘋。
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
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