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苦忆,元龙颜面,梦寐恐难亲。
不虞相见,长安道上,并见在傍人。
停毫一顾踟蹰久,欲待按歌匀,碧鸭消时,红蕉坐去,何处不传神。
十年苦忆,元龙颜面,梦寐恐难亲。
不虞相见,长安道上,并见在傍人。
停毫一顾踟蹰久,欲待按歌匀,碧鸭消时,红蕉坐去,何处不传神。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少年游》(其四)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人回忆起十年前与友人陈检讨的深厚情谊,想象中的元龙风采(元龙,指陈检讨)如同梦境般难以亲近。然而,在长安街头的意外重逢,让诗人惊喜万分,发现他们竟然并肩同行,身边还有侍儿陪伴,吹奏着竹笛,坐在蕉叶编成的席子上。
诗人细致地刻画了这一瞬间,停下笔来久久凝视,似乎想要捕捉这难得的画面。他注意到侍儿的笛声悠扬,碧绿的蕉叶和红蕉的色彩对比鲜明,这些细节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和情感。他感叹,这样的神韵何处不在,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瞬间的深刻记忆,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
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
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
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
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