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读书谷,康乐翻经台。
松下轩窗坐,岩间卷帙开。
玄猿汲涧去,白鹿衔花来。
如听银河落,砰訇万壑雷。
青莲读书谷,康乐翻经台。
松下轩窗坐,岩间卷帙开。
玄猿汲涧去,白鹿衔花来。
如听银河落,砰訇万壑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山中读书场景。首句“青莲读书谷,康乐翻经台”以“青莲”和“康乐”暗指古代文人,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仿佛是古代文人在山谷中读书的情景重现。接着,“松下轩窗坐,岩间卷帙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雅致,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位文人在松树下的小屋内,打开书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玄猿汲涧去,白鹿衔花来”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动物作为意象,玄猿在山涧边汲水,白鹿则衔着花朵而来,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文人的生活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最后,“如听银河落,砰訇万壑雷”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通过想象中的银河坠落,形象地描绘出了瀑布倾泻的声音,仿佛整个山谷都在回响,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知识的深邃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想象,创造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晴天寥廓。
被孤云画出,离愁消索。
玉局弹棋,金钗翦烛,芳思可胜摇落。
镜妆为慵迟晚,笙曲缘愁差错。
倒纤指,□从头细数,年时同乐。
寂寞。
花院悄,昨夜醉眠,梦也难凭托。
车角生时,马蹄方后,才始断伊漂泊。
闷无半分消遣,春又一番担阁。
倚阑久,奈东风忒冷,红绡单薄。
渺渺啼鸦了。
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
起搔首、窥星多少。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
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
计无此、中年怀抱。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
烟未敛,楚山杳。
傍池阑倚遍,问山影、是谁偷。
但鹭敛琼丝,鸳藏绣羽,碍浴妨浮。
寒流。
暗冲片响,似犀椎、带月静敲秋。
因念凉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瓯。
妆楼。
晓涩翠罂油。
倦鬓理还休。
更有何意绪,怜他半夜,瓶破梅愁。
红裯。
泪干万点。
待穿来、寄与薄情收。
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
渺琉璃万顷,冷光射、夕阳洲。
见败柳漂枝,残芦泛叶,欲去仍留。
罗帱。
少年梦里,正窥帘、月浸素肌柔。
谁念衰翁自老,断髭冻得成虬。
凝眸。
一望绝飞鸥。
宇宙正清幽。
漫细敲紫砚,轻呵翠管,吟思难抽。
飕飕。
晚风又起,但时听、碎玉落檐头。
多少梅花片脑,醉来误整香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