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竹骤鸣秋易知,兼风况打败荷池。
茅檐一夜溜声里,想起石梁听瀑时。
洒竹骤鸣秋易知,兼风况打败荷池。
茅檐一夜溜声里,想起石梁听瀑时。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在竹林与荷池间洒落的情景,以及雨声在茅檐下回响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雨的独特韵味和自然界的宁静之美。
首句“洒竹骤鸣秋易知”,以“骤鸣”二字生动地描绘了秋雨突然降临,竹林中传来清脆的雨声,直接点明了季节的更替,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秋日氛围。
次句“兼风况打败荷池”,将秋雨与微风结合,形象地描述了雨滴击打荷叶的声音,仿佛是秋风与雨水共同演奏的一曲自然之歌,展现了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
第三句“茅檐一夜溜声里”,通过“一夜”与“溜声”两个词,不仅强调了雨声持续不断,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静谧的夜晚,感受着雨滴滑落屋檐的细微声响,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最后一句“想起石梁听瀑时”,诗人由眼前的秋雨联想到曾经在石桥上聆听瀑布的声音,这种时空交错的联想,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与向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描绘了秋雨带来的独特美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廊云锦丽,涧水桃花香。
张公留遗踪,丹井依平冈。
寒泉激危石,响雪奔飞梁。
溪喧心愈静,炎蒸有余凉。
杳霭散云影,澄碧涵天光。
烟林互苍莽,幽邃安可量。
别来岁月遒,结想徒茫茫。
环襄山者八,槎牙罗羽卫。
高阳尤挺拔,鹏褰丁戊位。
传闻葛孝先,修真此焉憩。
丹灶冷松崖,双井留石碣。
忆昔踏青鞋,赤壁苏游岁。
霜飞旷野清,云断长空霁。
同行八九人,其六余兄弟。
盘回陟层峦,紫翠侵衣袂。
黄冠导客行,指点话遗事。
前临古殿脚,瞥眼泉溶潏。
垂垂滴复凝,脉缕殊微细。
稍下汇为池,盈盈侵阶砌。
其色如牛乳,其纹乃蝉翅。
甘露唇未沾,掬来知仿佛。
旋呼活火煎,山风吹兰蕙。
叹息谓同人,此物信灵异。
陆羽刘伯刍,品目胡遗弃。
茫茫天壤间,何处无珍秘。
物必待人传,不然终幽翳。
举盏贺山灵,发潜快吾辈。
誓将谢尘鞿,把茅向此地。
回头已十年,屐齿谁为泥。
林壑梦旧游,猿鹤空怨唳。
有客顾渚来,紫笋蒻笼遗。
枯肠久未搜,蟹眼急欲试。
虽无调水符,犹识玉洞味。
君家傍山根,挹注颇容易。
愿言烦樵青,军持为我寄。
《茶至从友人索仙翁观乳泉因忆旧游》【清·刘青藜】环襄山者八,槎牙罗羽卫。高阳尤挺拔,鹏褰丁戊位。传闻葛孝先,修真此焉憩。丹灶冷松崖,双井留石碣。忆昔踏青鞋,赤壁苏游岁。霜飞旷野清,云断长空霁。同行八九人,其六余兄弟。盘回陟层峦,紫翠侵衣袂。黄冠导客行,指点话遗事。前临古殿脚,瞥眼泉溶潏。垂垂滴复凝,脉缕殊微细。稍下汇为池,盈盈侵阶砌。其色如牛乳,其纹乃蝉翅。甘露唇未沾,掬来知仿佛。旋呼活火煎,山风吹兰蕙。叹息谓同人,此物信灵异。陆羽刘伯刍,品目胡遗弃。茫茫天壤间,何处无珍秘。物必待人传,不然终幽翳。举盏贺山灵,发潜快吾辈。誓将谢尘鞿,把茅向此地。回头已十年,屐齿谁为泥。林壑梦旧游,猿鹤空怨唳。有客顾渚来,紫笋蒻笼遗。枯肠久未搜,蟹眼急欲试。虽无调水符,犹识玉洞味。君家傍山根,挹注颇容易。愿言烦樵青,军持为我寄。
https://shici.929r.com/shici/g5Cdm88B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