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器入范围,物物皆吾琴。
外响蕴真寂,中虚含妙音。
世人若著相,正堕声色林。
那知反听处,万象融一心。
伊余晚闻道,奇病得聋瘖。
诗成自吟咏,酒热谁献斟。
山高水洋洋,子期亦已沉。
燕坐忽神游,月明秋夜深。
二器入范围,物物皆吾琴。
外响蕴真寂,中虚含妙音。
世人若著相,正堕声色林。
那知反听处,万象融一心。
伊余晚闻道,奇病得聋瘖。
诗成自吟咏,酒热谁献斟。
山高水洋洋,子期亦已沉。
燕坐忽神游,月明秋夜深。
这首宋诗以琴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感悟。"二器入范围,物物皆吾琴",形象地描绘出琴包容万物,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外响蕴真寂,中虚含妙音",写出了琴声所蕴含的深远宁静和内在的深邃之美。
诗人批评世人容易被外在声色所迷惑,而忽略了返璞归真的境界,"世人若著相,正堕声色林"。然而,诗人自己却因"奇病得聋瘖",反而能深入体会反听之境,达到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地。他独自饮酒作诗,"诗成自吟咏,酒热谁献斟",流露出孤独但自得其乐的况味。
最后,诗人感叹知音难觅,如子期般理解自己的人已经不在,"山高水洋洋,子期亦已沉",借山水之景寓言世事变迁。在"燕坐忽神游,月明秋夜深"的静谧秋夜,诗人的心灵得到了自由飞翔,达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超然之境。整首诗通过琴声与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古郡裁仪自太平,百艘初奏夜严声。
渔挝鼓史催三奏,龙角单于动五更。
岸柳青烟留帐饮,堤莲红焰耿纱明。
津亭独坐逌然笑,不似池蛙两部鸣。
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
昔尹公和靖,与龟山老,虽同名节,却异行藏。
尹在当年,深居养道,亲见兵戈兴洛阳。
杨虽出,又何畀於蔡,何救於章。
公今为尹为杨。
这一著须平心较量。
正南洲潢弄,西淮鼎沸,廷绅噤舌,举国如狂。
招鹤亭前,居然高卧,许大乾坤谁主张。
公须起,要擎天一柱,支架明堂。
首尾四年,台省好官,都做一回。
便前头更有,合当做底,何妨且恁,猛省归来。
甲第新成,开尊行乐,脆管繁弦十二钗。
回头笑,这狂生无用,削尽官阶。
狂生真个狂哉。
泼性气年来全未灰。
有龙鳞凤翼,不能攀附,牛衣渔具,早已安排。
烂煮园蔬,熟煨山芋,白发苍颜穷秀才。
官休做,莫狂无处著,送去琼崖。
忆昔同时召。
正青山、亲提玉尺,量材廊庙。
当日班行比元祐,北玉西珠照耀。
一转首、宫南移调。
君自鸟台登骑首,觉精神、风采增清峭。
数贤者,一不肖。
酒酣耳热憔长啸。
便翩翩、辍班荷橐,一麾闽峤。
堪笑狂生无用处,垂老云耕月钓。
这富贵、非由人要。
畴昔评君如玉雪,好条然、琴鹤风尘表。
清献后,又有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