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书来北门,召命自宣室。
朝廷搜英材,溪山及野质。
当世良有心,一得思造膝。
署霞隐扶桑,已是长安日。
辟书来北门,召命自宣室。
朝廷搜英材,溪山及野质。
当世良有心,一得思造膝。
署霞隐扶桑,已是长安日。
这首诗描绘了张方平在前往新定道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桐庐关太守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朝廷召唤、搜罗英才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辟书来北门,召命自宣室”以“辟书”和“召命”点明了朝廷对人才的召唤,北门和宣室则暗示了权力中心的位置,体现了朝廷对贤才的重视与渴求。
接着,“朝廷搜英材,溪山及野质”一句,诗人将朝廷的召唤与自然界的美景相联系,不仅表现了朝廷对人才的广泛搜寻,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
“当世良有心,一得思造膝”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朝廷召唤的深刻理解与期待,表达了对能够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与权贵亲近的向往。
最后,“署霞隐扶桑,已是长安日”以“署霞”和“扶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旅程的进展,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的桐庐关太守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朝廷召唤的期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抒情佳作。
飞龙开治朝,承宇何翘翘。
轻烟冒朱阁,玉除依庆霄。
基命会文执,提剑驱天骄。
燕台定吴鼎,奎光明斗杓。
羽陵启方策,鲁壁闻英韶。
遗编溢金匮,稽古师帝尧。
渊源浚翠川,腾跃昂碧寥。
缥缃今寂蔑,神悟畴与昭。
白驹乐场藿,伊人正逍遥。
幽兰生渚泽,托根向高门。
垂敖列文砌,纷茜映漪泉。
铅华自深远,素质崇性真。
岂徒著馨媚,亦复协祥庆。
委和启乾象,双萼挹厚坤。
仲夏纪嘉节,雅会集群贤。
吁嗟予谬蹇,亦得预斯燕。
连篇枉瑶玖,空惭匪能文。
沉思杳终夜,百罚夫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