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千佛阁,近在绿云中。
客到虚无岸,春归莺燕丛。
燕台望不及,古意渺何穷。
拟入东林社,殷勤向远公。
毗卢千佛阁,近在绿云中。
客到虚无岸,春归莺燕丛。
燕台望不及,古意渺何穷。
拟入东林社,殷勤向远公。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时节游览城西寺庙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毗卢千佛阁,近在绿云中”,以“毗卢千佛阁”点明游览对象,阁楼仿佛隐匿于一片翠绿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近在绿云中”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出阁楼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绿树环绕,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
“客到虚无岸,春归莺燕丛”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静谧与生机。诗人将自己比作访客,踏入这片“虚无岸”,即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春天的气息通过莺燕的活动得以体现,它们在丛林中穿梭,为寂静的环境增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机。
“燕台望不及,古意渺何穷”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时间的感慨。燕台,此处借指寺庙中的某个高台,诗人站在台上,却无法触及那遥远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的是时间的无限与古意的深远。
最后,“拟入东林社,殷勤向远公”两句,诗人表达了想要融入寺庙社群,向高僧学习的心愿。东林社,古代佛教僧侣的团体,象征着修行与智慧的汇聚之地。诗人以“殷勤”一词,表达了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热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自然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花气作阴春昼蒙,蜻蜓斗影兰苕风。
铁笛老仙石湖里,雪色长髯映湖水。
美人搴芳度水门,朱红藕丝新染裙。
蹋歌采采不成步,歌声下彻吴王墓。
蛱蝶随香花底来,白莲掌上真珠杯。
清音震落碧瑶碗,乱泉卷入银星板。
老仙起舞山日西,彩云落笔留春题。
酒醒不见玉堂使,檐竹敲风僧壁西。
松香湿透小银笺,风流尽付琼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