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遵旧制,蠲吉举春祈。
瑞霭方坛合,昭明神载依。
玉绳刚运斗,朱鸟旋扬晖。
伫吁微衷格,甘膏遍甸畿。
重农遵旧制,蠲吉举春祈。
瑞霭方坛合,昭明神载依。
玉绳刚运斗,朱鸟旋扬晖。
伫吁微衷格,甘膏遍甸畿。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仲春时节亲自前往社稷坛进行祭祀的场景。通过“重农遵旧制”一句,体现了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尊重和遵循,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接着,“蠲吉举春祈”则点明了祭祀的目的——祈求丰收与吉祥。
“瑞霭方坛合”描绘了祭祀时祥云环绕、气氛庄重的景象,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与祝福。“昭明神载依”则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希望通过祭祀活动得到神灵的庇佑。
“玉绳刚运斗,朱鸟旋扬晖”两句运用了天文和神话元素,玉绳和朱鸟分别代表了天文学中的星宿和神话中的凤凰,暗示了祭祀活动与宇宙、自然界的联系,以及对秩序与平衡的追求。
最后,“伫吁微衷格,甘膏遍甸畿”表达了皇帝期待神灵感应其内心愿望,赐予大地以甘霖,使得整个地区都能享受到丰沛的雨水,寓意着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也体现了其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
高斋际晴雪,万象入遐观。
文章在公余事,闻望到欧韩。
千古微茫洙泗,浩浩发源伊洛,百折障狂澜。
歌咏武公志,儆折过铭盘。
济时心,调鼎手,未容闲。
重看印窠,垂锦花底压千官。
风说梅梢春信,一夜蜡痕香满,光动寿杯宽。
劝业鼎钟上,留待百年看。
柱石中朝,还不减、汾阳劝考。
人尽道、今年相府,南衙春早。
肘后不知金印大,书中渐觉群众疑少。
问南枝、消息几多春,调羹了。
宝窦暖,香云*。
睛云霁,西山晓。
见一星声入江淮渺。
愿神尖、长对寿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