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为炉,月为冶,鞭风掣电蓬山下。
炼就匣中三尺剑,灼灼芙蓉秋满把。
削麟为脯,裁云作衣。提携拂拭,来赴瑶池。
星文掩映连环月,霜锋半染桃花血。
弹来高唱白云谣,凤管鸾笙噤不发。
有时长吼吐虹霓,丰城神物失光辉。
宴罢瑶台归路杳,掷空跨作金龙飞。
日为炉,月为冶,鞭风掣电蓬山下。
炼就匣中三尺剑,灼灼芙蓉秋满把。
削麟为脯,裁云作衣。提携拂拭,来赴瑶池。
星文掩映连环月,霜锋半染桃花血。
弹来高唱白云谣,凤管鸾笙噤不发。
有时长吼吐虹霓,丰城神物失光辉。
宴罢瑶台归路杳,掷空跨作金龙飞。
这首诗以瑰丽的想象和磅礴的气势,描绘了一把名为“影剑”的宝剑的锻造与使用过程。开篇以“日为炉,月为冶”起笔,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元素融入到宝剑的锻造之中,赋予了这把剑以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炼就匣中三尺剑,灼灼芙蓉秋满把”,通过比喻和色彩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宝剑的锋利与华美。
“削麟为脯,裁云作衣”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宝剑的非凡材质和精巧工艺,仿佛这把剑本身就是天地间最珍贵的材料所铸。随后,“提携拂拭,来赴瑶池”则描绘了宝剑被携带至仙境,参与盛宴的情景,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氛围。
“星文掩映连环月,霜锋半染桃花血”两句,通过星空与月光的映衬,以及宝剑上染上的桃花血,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带悲情的意境。最后,“宴罢瑶台归路杳,掷空跨作金龙飞”,以宴会结束后的场景收尾,宝剑化作金龙飞逝,不仅展现了宝剑的神奇力量,也寓意着区母寿辰庆典的圆满落幕,留下无尽的遐想与美好祝愿。
整首诗构思独特,语言华丽,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塑造了一把充满传奇色彩的宝剑形象,同时也寄托了对寿星的美好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叶凌波,十里驭风,烟鬟雾鬓萧萧。
认得兰皋琼佩,水馆冰绡。
秋霁明霞乍吐,曙凉宿霭初消。
恨微颦不语,少进还收,伫立超遥。
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
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
怅望胎仙琴叠,忍看翡翠兰苕。
梦回人远,红云一片,天际笙箫。
长江天险失,铁骑逼金陵。
拒敌无留守,捐躯有县丞。
戈挥天日皎,血洒阵云腾。
蒋尉英灵在,千秋配食能。
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
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
夜凉月堕幽虫急,鸿影翘沙衣露湿。
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