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
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
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
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表明诗人并不刻意追求诗名的传播,也不为创作诗歌而感到痛苦。"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则是说在某个瞬间可能会有写诗的冲动,但一旦时光流逝,这份心思便随风而去。
接下来的两句"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亲近与探寻。在炎热的夏日,他会漫步于长长的山路上;在寒冷的冬日,他独自一人去寻找那座静谧的寺庙。
最后两句"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旧友的思念之情。尽管自己过着简朴不加修饰的生活,但在某些时候,他还是会将这种情感寄托于那空旷无人的森林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一面。
授钺勤王日夜闻,麒麟高设待殊勋。
湘东漫说擒侯景,项羽徒能杀冠军。
甲士虫沙麾下变,美人丝竹帐前纷。
书生空有忧时泪,洒向东风到夕曛。
三月烟花,二分明月,香车陌上如流。
变来今日,犀甲带吴钩。
何日王师雨洗,长驱入、迅扫貔貅。
危城里,天荆地棘,不是等闲愁。
长淮三百里,回头一笑,梦也休休。
幸分飞两地,翻谢河洲。
自顾此生安寄,问前生,著甚来由。
只馀得,青磷碧血,何处十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