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厨髹几净无埃,宝篆清香锦帙开。
墨迹远从先世得,诗筒多自翰林来。
青毡旧是传家物,大手真成补衮才。
珍重平泉佳草木,百年留与子孙培。
纱厨髹几净无埃,宝篆清香锦帙开。
墨迹远从先世得,诗筒多自翰林来。
青毡旧是传家物,大手真成补衮才。
珍重平泉佳草木,百年留与子孙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书房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家族传承的意味。
首句“纱厨髹几净无埃”,以“纱厨”和“髹几”描绘了书房的精致与洁净,暗示主人对环境的高雅品味。“净无埃”则强调了书房的整洁,为后续的描述奠定了基础。
“宝篆清香锦帙开”一句,通过“宝篆”和“清香”展现了书房中珍贵的香料和书籍,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锦帙开”则形象地描绘了打开书籍的情景,预示着知识的开启与探索。
接下来,“墨迹远从先世得,诗筒多自翰林来”两句,通过“墨迹”和“诗筒”的传承,表达了对家族文化和知识传统的尊重与继承。这里不仅提到了先辈的智慧,也暗示了后人对前辈成就的敬仰与追求。
“青毡旧是传家物,大手真成补衮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书房中的物品与家族荣誉相联系,强调了这些物品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家族精神和文化价值的象征。“大手”一词,既是对前人才华的赞美,也是对后人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期许。
最后,“珍重平泉佳草木,百年留与子孙培”两句,以自然界的草木比喻家族文化的传承,寓意深厚。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更是对家族文化得以延续、子孙后代得以学习和发展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房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家族传承、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知识、文化、家族传统的珍视与传承之心。
早葵花已繁,晚葵始萌滋。
迎阳与应肃,物性各有宜。
吾欲备四气,代谢任所之。
往者固已尔,来者当自知。
人生会有适,迟速何足疑。
但愿风日妍,临秋挹高姿。
眷此尺寸间,寻丈以为期。
殷勤付畦叟,爱养贵及时。
逸人最爱冯虚阁,手弄丝桐自酬酢。
清安身世甘寂淡,富贵交亲供谀噱。
天空境静初按谱,掩抑悲凄更丰约。
淙淙岩背堕春泉,历历林梢下秋箨。
缓猱急引大可怜,含徵流商调相错。
初闻古意三叠高,旋见失势千丈落。
勇如壮士提戈戟,静似佳人洗丹垩。
吴山积雪开四窗,夜静金炉火犹烁。
是时相对拥青绫,顿使烦襟坐来铄。
中郎此意妙莫传,炊爨之馀尚堪凿。
看君幽兴正得意,我和险诗聊善谑。
须臾鼓罢阳春曲,门外青山映寥廓。
君不见程公竹岩重新安,上有凤雏双羽翰,下有龙孙欲迸青琅玕。
嶙峋白璧连城价,摇动清风六月寒。
美人岁晚爱颜色,身踞虎豹凭阑干。
秖今仙游向湘浦,唯馀落月辉林峦。
调和六琯制大雅,镇压百里成伟观。
孟生泪尽不复茁,唐皇感之比二难。
江南程氏古司马,别有伊洛分派如波澜。
谁云今人不如昔,竹岩太中相应看。
仲氏外台握风纪,俨哉伯子和气端。
正公壁立几万仞,要比季子铁豸冠。
四时正气郁不改,东南秀色若可餐。
扫除炎热砺世钝,一为长歌天地宽。
呜呼竹岩不可见,见此孤标遗荫回风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