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多与道相违,偶忽公闲便息机。
贪竞已从心下绝,爱憎还觉眼中稀。
时文鍊漉教归正,圣易参研尽入微。
本要资身兼报国,安知四十九年非。
世情多与道相违,偶忽公闲便息机。
贪竞已从心下绝,爱憎还觉眼中稀。
时文鍊漉教归正,圣易参研尽入微。
本要资身兼报国,安知四十九年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澄明的状态。开篇"世情多与道相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争和道德规范之间冲突的感慨,但接着"偶忽公闲便息机"则是说在某个偶然的清闲时刻,内心的矛盾得以暂时平息。接下来"贪竞已从心下绝,爱憎还觉眼中稀"意味着诗人已经摆脱了贪婪和争斗的心态,即便是对爱恨的情感也变得淡漠,这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修为。
随后"时文鍊漉教归正,圣易参研尽入微"则是在说诗人通过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和哲学思想,将复杂的道理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内在的理解。这一段话显示了诗人的博学和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本要资身兼报国,安知四十九年非"是说诗人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国家的责任相结合,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即便到了49岁这个年龄,也不确定是否已经真正达到预期的人生目标。
整首诗语言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国家责任的思考。
野梅清靖节,水仙韵坡公。
山谷秀而野,厥有山矾风。
陶苏黄三君,时异风味同。
后人思典刑,写入画图中。
黄堂指顾了凡最,红幕奔驰了苛碎。
更无可了别驾翁,赢得徜徉是非外。
未有可偷风月天,峥嵘新起东偏废。
风含浑沌窍里音,月弄光明藏中态。
吹开云雨天益高,照破山河地加大。
兼之足以答公馀,妙处何人同领会。
无酒客有诗相酬,有酒可无客相对。
主酣客醉舌俱饶,说到无声无色界。
发难恃细并毛融,骨不禁清连肉蜕。
目不信为山河影,耳岂信为天地籁。
主困欲眠客且归,不容耳目宁容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