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飞山上,山下人呼猎。
出门纵步观,无遑需屐屧。
至则闻猎人,喧然肆牙颊。
或言岐径多,御者因追蹑。
或言御徒希,声势不相接。
或言器械钝,驰逐无所挟。
或言卢犬顽,兽走不能劫。
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
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薾。
弱者力不支,勇者胆亦怯。
微哉一雉不能擒,虎豹之血其可喋。
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往往被甲皆汝曹,何怪师行无凯捷。
呜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一见而心惬。
落日飞山上,山下人呼猎。
出门纵步观,无遑需屐屧。
至则闻猎人,喧然肆牙颊。
或言岐径多,御者因追蹑。
或言御徒希,声势不相接。
或言器械钝,驰逐无所挟。
或言卢犬顽,兽走不能劫。
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
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薾。
弱者力不支,勇者胆亦怯。
微哉一雉不能擒,虎豹之血其可喋。
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往往被甲皆汝曹,何怪师行无凯捷。
呜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一见而心惬。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狩猎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武力与勇气的思考。开篇便以激烈的笔触描述了夕阳下的山野猎獐景象,猎人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动感和紧张。
接着,诗人转而分析了狩猎时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路径复杂、御风不足、器械不锐、犬类迟钝等,都可能导致捕猎无功。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猎獐活动的深入观察,也反映出对武力和勇气的一种理性思考。
诗中“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一句,表明诗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种依赖武力的狩猎方式,而是主张一种更为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随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连一只雉都不能擒住,又怎么能期待捕获猛虎豹子呢?这不仅是一种狩猎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在探讨勇气与武力的本质。
最后,诗人引入了去年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的历史场景,指出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面对强大敌手时也往往会感到恐惧。因此,诗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够找到既善于狩猎又擅长战争的良策,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使人心中产生敬畏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对狩猎活动的描写,探讨了武力、勇气与军事行动成功之间的复杂关系。
炮云忽作空中起,坐觉相顾移表里。
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
人生到处如燕鸿,南北故怜无定耳。
有时相与说旧游,此味犹如蠹书纸。
秋风日夜催落水,我鬓半霜那足倚。
况堪忽忽新悼亡,忍并高山对流水。
陈侯于我四海人,气合能同旧州里。
向来风雨懒出门,今乃江程劳玉趾。
雨集疑为霰,云阴骤欲开。
共嗟三白晚,还是一年来。
令已忧民切,君当著语催。
不应浑似我,形槁亦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