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年三十发先彫,岁晚俄惊两齿摇。
都为疏慵成计拙,直缘衰病觉形焦。
连经宿雨重裘冷,旋煮藜羹野兴饶。
摆脱尘樊犹未得,不堪回首问渔樵。
未年三十发先彫,岁晚俄惊两齿摇。
都为疏慵成计拙,直缘衰病觉形焦。
连经宿雨重裘冷,旋煮藜羹野兴饶。
摆脱尘樊犹未得,不堪回首问渔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老体弱,感慨身心变化的凄凉之情。"未年三十发先彫"表明早年的头发就开始脱落,而到了晚年,却惊讶于两颊牙齿摇动,显示出年龄带来的生理变化和衰败。
"都为疏慵成计拙"一句,说明诗人因为懒惰而未能及时对这些老态做出应对,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和个人的无力感。"直缘衰病觉形焦"则进一步描绘了身体衰弱与疾病缠身带来的焦虑。
接下来的"连经宿雨重裘冷"写出了寒冷的冬日,长时间的阴雨使得诗人穿着厚重的衣服仍感到寒冷。"旋煮藜羹野兴饶"则是说即便是简单的野菜粥,也只能偶尔煮上一些来缓解饥饿,这些描述都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物质上的匮乏。
最后,"摆脱尘樊犹未得,不堪回首问渔樵"表明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想要超脱世俗,但又未能如愿。同时,对于过往美好的时光,也只能是无奈地向渔夫(隐居者)询问,透露出一种怀旧和无力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身体衰老、生活困顿以及精神追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晚景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反思。
清溪怒号多北风,乞水来自河伯宫。
多应飞雨作寒色,呼吸云气鞭痴龙。
冬深万木冻欲折,那有卉药成纤洪。
造化小儿一饷戏,锼琼镂玉何其工。
庭前婆娑万花舞,春意已遍翡翠丛。
可怜世情多冷眼,怨咨竟欲讼天工。
了知妙处不用力,岂为汝辈眼目供。
明朝晴乌耀烛龙,向之幻景须臾空。
湖边重度夏,风物恍如初。
竹喜儿孙密,花怜姊妹疏。
小舟逢寺泊,淡句欠僧书。
此乐何从得,淮堧报贼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