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池馆夹通津,野色林光物态真。
满目烟霞蓬岛远,一溪花木武陵春。
城南池馆夹通津,野色林光物态真。
满目烟霞蓬岛远,一溪花木武陵春。
这首诗描绘了金代冯氏妇对病愈后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城南池馆夹通津”,描绘了城南的池塘和建筑沿着通道两旁延伸,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这里的“通津”指的是通往城内的主要通道,通过这一景象,可以感受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次句“野色林光物态真”,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真实与生动。这里的“野色”指的是田野间的自然风光,“林光”则是指树木在阳光下的光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大自然的原始魅力。
接着,“满目烟霞蓬岛远”,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云霞满天的景象,仿佛远处的蓬莱仙岛近在眼前。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溪花木武陵春”,将视线聚焦于一条溪流旁的花木丛中,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暗示着一片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世外桃源,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渴望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的融合,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清明池馆,芳菲渐晚,晴香满架笼永昼。
翠拥柔条,玉铺繁蕊,袅袅舞低襟袖。
秀蓓凝浩露,疑挂六铢衣绉。
檀点芳心,体薰清馥,粉容宜捻春风手。
肯与芝兰共嗅。
向夜阑凝月,素芳依旧。
翦取长梢,青蛟喷雪,挽住晓云争秀。
楼上人未去,常恐风欺雨瘦。
红绡收取,举觞犹喜,窨得醺醺酒。
拱皇图,御宝历,上圣垂衣。
旰食亲万机。
海宇熙熙。
登寿域,瑞霞彩云常捧日。
花阴麦垅四民齐。
宫卫仗肃,阆苑瑶池。
台殿倚晴晖。
当盛际。
风俗美。
寻胜事。
人物总游嬉。
太平何处,知不摇征旗摇酒旗。
四方感格臻上瑞。
官家闲暇宴芳菲。
千万岁。
嘉会明盛时。
凤沼湛碧,莲影明洁,清泛波面。
素肌鉴玉,烟脸晕红深浅。
占得薰风弄色,照醉眼、梅妆相间。
堤上柳垂轻帐,飞尘尽教遮断。
重重翠荷净,列向横塘暖。
争映芳草岸。
画船未桨,清晓最宜遥看。
似约鸳鸯并侣,又更与、舂锄为伴。
频宴赏,香成阵、瑶池任晚。
风搅长空,冷入寒云,正是严凝初至。
围炉坐久,珠帘卷起,准拟六花飞砌。
渐苒苒晴烟,更暗觉、远天开霁。
阻琼瑶、不舞蓝田,但有蟾华铺地。
想像如今剡溪,应误幽人访客,轻舟闲舣。
翠幕登临处,散无限清兴,顿孤沈醉。
念好景佳时,谩望极、祥霙为瑞。
却梅花、知我心情,故把飞英飘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