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好奇有同然,颠倒名象图新鲜。
於船号庐斯庐耳,於室称舫又舫焉。
其实室庐与船舫,求真不得均幻传。
山馆有楼天半悬,因之曰舫较舫安。
出没涛山有静趣,泛滥云海无惊澜。
呼吸颢气游以天,何须驾之东瀛渤,远涉蓬莱方丈求神仙。
人之好奇有同然,颠倒名象图新鲜。
於船号庐斯庐耳,於室称舫又舫焉。
其实室庐与船舫,求真不得均幻传。
山馆有楼天半悬,因之曰舫较舫安。
出没涛山有静趣,泛滥云海无惊澜。
呼吸颢气游以天,何须驾之东瀛渤,远涉蓬莱方丈求神仙。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天半舫放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在空中漂浮的“舫”(一种水上交通工具)遨游于云海之上的奇幻景象。
首先,诗人通过“人之好奇有同然,颠倒名象图新鲜”两句开篇,表达了人类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并以此引出对“舫”的独特想象。接着,诗人巧妙地将“庐”与“舫”进行类比,指出无论是陆地上的房屋还是水上的船只,都只是形式上的差异,实质上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追求真实往往难以达到,而幻想则可以带来新的体验。
随后,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设想有一座建于半空中的“山馆”,其上建有“楼”,并将其命名为“舫”。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概念的颠覆,也展现了其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在这座“舫”之上,诗人描绘了它在波涛之中沉浮,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在云海之上航行,却能避免惊涛骇浪的冲击。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诗意化描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在纷扰的世间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诗人以“何须驾之东瀛渤,远涉蓬莱方丈求神仙”结尾,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他似乎在说,不必远赴海外或追寻遥远的仙境,真正的自由与超脱就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能够超越物质的束缚,就能达到心灵的逍遥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