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痕渐落露渔汀,秃柳枝疏也自青。
唤起吴兴张子野,共看山影压浮萍。
水痕渐落露渔汀,秃柳枝疏也自青。
唤起吴兴张子野,共看山影压浮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江南水乡画面。"水痕渐落露渔汀",写出了水面晨露逐渐蒸发,露出水中的汀洲,显得清新宁静。"秃柳枝疏也自青",则刻画了柳树虽然枝叶稀疏,但仍展现出生命力,透露出淡淡的秋意与生机。
诗人唤起历史上的人物张子野(即宋代词人张炎),想象他们一同欣赏眼前的景象,"共看山影压浮萍",通过这一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对古人雅趣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淡泊而富有诗意的意境,体现了作者郑孝胥的文人情怀。
予本四方人,慷慨赴天路。
幸托金兰交,再蒙盐车顾。
端怀素居忧,岂乏同袍赋。
侧身向长安,凝望几朝暮。
浮阴结苑墙,年华落宫树。
是非金玉姿,安能磐石固。
时欲往从之,驽马不能步。
相思在相知,因风寄情愫。
庭柯含远风,时暑散烦襟。
岂乏华屋爽,适我良所钦。
颇爱陶彭泽,五斗北窗阴。
南薰来前楹,何必怀千金。
野居自云乐,俯仰遂素心。
素心亦何有,息影眷山林。
岁月忽已迈,江湖一以深。
手持一编书,中有太古音。
诵言消永夏,是非遗昨今。
江河赴东流,日月西驰速。
天运有乘除,人事工报复。
如何首阳薇,一去无后禄。
子云最和同,符命手自录。
婉婉舒我言,往往覆人国。
亦知重身图,谁家非骨肉。
伊余六尺躯,宁用千钟粟。
祸福止一时,安能辨直曲。
浩歌归去来,田中有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