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生成,古今有何事。
茫茫万劫中,生民多所嗜。
黄金变为土,盗蹠亦柳季。
造物起争端,无怪人趋利。
有酒且斟酌,万事付一醉。
天地不生成,古今有何事。
茫茫万劫中,生民多所嗜。
黄金变为土,盗蹠亦柳季。
造物起争端,无怪人趋利。
有酒且斟酌,万事付一醉。
这首诗《杂诗》由清代诗人陆文铭创作,通过深邃的思考和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洞察,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天地不生成,古今有何事”,开篇即以天地为背景,提出对历史与现实的疑问,暗示了对世间万物变化的思考。接着,“茫茫万劫中,生民多所嗜”描绘出时间的漫长与人类欲望的广泛,表达了对人类行为多样性的观察。
“黄金变为土,盗蹠亦柳季”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财富的象征——黄金与普通人对待财富的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其中,“盗蹠”与“柳季”分别代表了极端的恶与相对的善,通过对比强调了社会道德观念的复杂性。
“造物起争端,无怪人趋利”则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冲突的根源,指出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观点既包含了对人类社会本质的深刻理解,也蕴含着对和谐共处的向往。
最后,“有酒且斟酌,万事付一醉”以饮酒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态度。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诗人选择以一种较为消极的方式——借酒浇愁,来暂时逃避现实的困扰,寻求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社会、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也体现了其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