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西堂发兴多,新安江浅泛烟波。
扁舟岂解忘吴语,双褋偏能学楚歌。
使者颇曾观乐否,词人其奈反骚何。
应知载酒时来问,莫遣山窗长薜萝。
卜筑西堂发兴多,新安江浅泛烟波。
扁舟岂解忘吴语,双褋偏能学楚歌。
使者颇曾观乐否,词人其奈反骚何。
应知载酒时来问,莫遣山窗长薜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卜筑西堂的兴致与对新安江美景的欣赏。首联“卜筑西堂发兴多,新安江浅泛烟波”以“卜筑”点明建屋之意,而“发兴多”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行动充满热情和期待。接着,“新安江浅泛烟波”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江面的宁静与朦胧之美。
颔联“扁舟岂解忘吴语,双褋偏能学楚歌”运用对比手法,扁舟虽小,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绪,即使在旅途中,也难以忘记故乡的语言,而双褋(可能指乐器或某种器具)却能学习楚地的歌曲,暗示了文化的交融与传递。
颈联“使者颇曾观乐否,词人其奈反骚何”转而探讨文化与交流的主题,通过假设使者的观察与词人的创作,反映了对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价值的思考。
尾联“应知载酒时来问,莫遣山窗长薜萝”则表达了诗人对访客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常来询问,避免山中窗户因长时间无人照料而长满薜萝,象征着对知识与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蕴含了对文化传承、交流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怀与哲学。
颠崖嵚岑撑一松,铁干屈曲如老龙。
精灵岁久发光彩,寒蕤古翠芙蓉峰。
石泉清冷日漱洗,汨滵瑟飒松风里。
山人何年住其侧,手斸茯苓煮泉水。
近来潇洒落风尘,卖药救世能通神。
我劝山人且勿归,金鎞玉匕行阳春。
鄢陵王孙称竹溪,手自栽竹堂东西。
巳诧白昼雷雨入,遽使六月秋云低。
王孙拈笔传竹神,不得乃忆能传人。
黄筌异世与可灭,本朝颇数东吴真。
一幅千金掷不惜,有时客来挂之壁。
壁上阶前翠相射,风行琳琅戛摩仄,四座慄慄生寒色。
陂陀沙屿意势远,洞庭木落潇湘晚。
白云悠悠去不返,丛篁寂寞双妃怨。
于乎画形难画心,黄陵鹧鸪啼至今。
月不常盈日中昃,人生何必长悲吟。
堂有佳宾膝有琴,美酒一酌还一斟。
竹溪子,斟竹叶,歌竹枝,醉据玉案吹参差。
左杯酹竹右画师,李乎孔乎吾则谁。
更须名手画六逸,并画王孙逸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