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万木林,古柏集新翠。
凌厉雪与霜,不凋自天粹。
清庙嗟欲颓,谁堪栋梁器。
之材百世珍,造物巧相遗。
予抱忧国心,相逢喜忘寐。
亭亭万木林,古柏集新翠。
凌厉雪与霜,不凋自天粹。
清庙嗟欲颓,谁堪栋梁器。
之材百世珍,造物巧相遗。
予抱忧国心,相逢喜忘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庄严的山林风景画卷,万木参天,古柏翠绿,宛如自然界中不受时光侵蚀的永恒存在。即便是在凌厉的雪霜中,这些植物也不失其生机,自有超脱尘俗之韵味。
诗人随后转向了清庙的颓圮,感慨于谁能担起维护这些古老建筑的重任。这里的“之材”指的是那些可用于修复庙宇的珍贵材料,它们仿佛是大自然巧妙安排的一部分,留给后人的遗产。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怀揣忧国心情,与他人相遇时难以忘却的忧虑。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更透露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关切。
身名俱泰老尚书,叱驭宁辞万里途。
两地恩荣真赫奕,四川父老定欢呼。
乖崖袍带今重见,清献琴龟我更无。
频向筹边楼上望,归来方略上新图。
隆暑倦行役,梅坡得暂閒。
卷帘南浦岸,终日对成山。
竹里清风远,棋边夕照还。
岁寒重卜醉,觅句暗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