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访溪山,消尽机心大智闲。
元亮孤舟聊自棹,尚平家事不相关。
叩门虽幸千金顾,恋德翻嗟半日还。
并水幽亭同历览,应怜瓢饮政希颜。
清明时节访溪山,消尽机心大智闲。
元亮孤舟聊自棹,尚平家事不相关。
叩门虽幸千金顾,恋德翻嗟半日还。
并水幽亭同历览,应怜瓢饮政希颜。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访友于山水之间的情景,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流,体验到了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提升。诗中提到的“元亮”和“尚平”,分别指陶渊明和陈寔,他们都是古代隐士的代表,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互动,既得到了物质上的馈赠(“叩门虽幸千金顾”),也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喜悦(“恋德翻嗟半日还”)。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陪伴的感激之情,并以陶渊明的典故“瓢饮政希颜”来比喻自己在友情中的快乐与满足,如同得到了珍贵的礼物。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友情以及内心世界探索的独特视角。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
且为陶一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