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昔饱观,石梁今创见。
愧此叉枒姿,空费轮囷荐。
安得愚公移,往作灵光献。
突兀千里间,普适寒士愿。
天柱昔饱观,石梁今创见。
愧此叉枒姿,空费轮囷荐。
安得愚公移,往作灵光献。
突兀千里间,普适寒士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石梁景观的独特感受与想象。首句“天柱昔饱观,石梁今创见”中,“天柱”可能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而“石梁”则是指眼前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对天柱山的饱览与现在对石梁的初次见到,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新奇与赞叹。
接着,“愧此叉枒姿,空费轮囷荐”两句,诗人以“叉枒姿”形容石梁的奇特形状,仿佛是大自然随意挥洒的艺术品。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却感到遗憾,因为无法用言语或物质来完全表达其美,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最后,“安得愚公移,往作灵光献。突兀千里间,普适寒士愿。”诗人借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将这份美景分享给更多人的愿望。他设想如果能像愚公那样,将这份美丽贡献给世人,那么它就能在广阔的天地间,满足无数寒士(可能指的是贫困或地位低下的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分享的愿望,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人文关怀。
佳人乍别。正画屏瘦影,幽艳如雪。
检取花名,重唤花魂,著手便描画活。
无多颜色销凝处,祗留与、素心人说。
笑东风、秾李夭桃,几许冶春消歇。
谁写灵均古怨,沅湘望一带,香草天阔。
不道空山,也感流年、愁赠将离时节。
残枝剩叶飘零蒂,更弹入、琴丝凄绝。
问销寒、九九胭脂,可似玉梅风骨。
红珠翠羽。记搴来并坐,楼上听雨。
宝蒜垂垂,莲漏沈沈,蜡烛明明无语。
春风摇荡春云热,只此际、魂销先许。
怕夜来、尚怯轻寒,睡足海棠娇护。
刚破梅花冷梦,算香衾又负,芳事多阻。
似怨檀奴,悄未周防,一点银蟾遥妒。
芙蓉四壁秋波绕,但莫放、鸳鸯飞去。
想佩环、缥缈非耶,怅望碧纱成雾。
斜阳一带伤心碧,可怜美人名士。
红板桥头,青溪渡日,寂寂珠帘花气。江湖倦矣。
叹何处天涯,此时情味。
怕有吟魂,白杨萧槭夜深起。
双鬟祗今唱否,旗亭谁画壁,年少多丽。
菜种瓢儿,钟沈萧寺,旧日王侯门第。离愁漫寄。
有沅草湘花,魂销如水。回首南朝,蒋山留冷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