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何须二顷存,家私颇喜千编积。
柴门静绝剥啄声,萝径閒过鹤鹿迹。
生计何须二顷存,家私颇喜千编积。
柴门静绝剥啄声,萝径閒过鹤鹿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生活画卷。诗人以“生计何须二顷存,家私颇喜千编积”开篇,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简朴而精神富足的追求。二顷,古代土地面积单位,此处象征着足够的田产;千编,则是书籍的数量,表明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与积累。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对物质财富的淡然态度,也展现了对精神世界的深深向往。
接着,“柴门静绝剥啄声,萝径閒过鹤鹿迹”两句,通过描绘静谧的柴门和幽深的萝径,以及偶尔路过的鹤鹿之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剥啄声,指敲门声,此处用“静绝”二字形容,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鹤鹿之迹,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超然物外之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融入,体现了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偶然慕丘壑,出郭遵溪澳。
行行不知远,遂以穷山谷。
山色荒逾秀,水容寒更渌。
高松坠残雪,冻雨洒幽竹。
古殿闭苔深,孤塔留云宿。
日暮红霞起,晴光泛波縠。
渔舟天末归,凫鸥相与逐。
怅怅羁旅人,怀古伤幽独。
北方塑设技最工,阿泥哥与刘元同。
惟銮成佛亦妙手,遗像尚留天庆宫。
入门肃客两道士,启钥导我廊之东。
三间配殿制轮奂,灵衣羽扇瞻仙容。
有元及今五百载,黍离板荡一再逢。
土偶岂有金石固,历劫不受兵燹攻。
依然髹质独完好,岂非呵护邀神功。
当年绝艺称秘监,岁月虽远精神通。
道园别有《正奉记》,是銮非元宁相蒙。
君不见《陵川集》语可证误,四贤祠内先有刘銮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