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张舍人送秦鍊师归岑公山》
《奉和张舍人送秦鍊师归岑公山》全文
唐 / 李群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

松径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

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

(0)
注释
仙翁:指仙人或者隐士。
翠微岑:青翠的山峰。
月峡:月光下的峡谷。
松径:松树林中的小路。
芳草合:芳草茂盛。
玉书:象征仙人的书信。
素尘侵:尘世的纷扰。
闲云:悠闲自在的云彩。
东西影:东飘西荡的云影。
野鹤:野生的鹤。
去住心:去留的心意。
兰浦:长满兰花的水边。
春欲暮:春天接近尾声。
落花流水:落花随流水。
怨离琴:表达离别之愁的琴声。
翻译
仙翁归隐在青翠山峰,一夜秋风吹过月色深深。
松林小径必定知晓芳草茂盛,仙人想必会挂念尘世的纷扰。
闲散的云彩无拘无束,东飘西荡,野鹤又怎能理解他的去留之意。
兰香四溢的水边,春天即将逝去,落花流水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琴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翁归隐于深山之美景,寓意着对自然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境界。首句"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通过仙翁归隐与西风月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深邃的氛围。

第二句"松径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中,"松径"和"芳草"象征着山林间的清幽与生机,而"玉书"则隐喻仙翁手中的法术或仙籍,"素尘侵"暗示世俗尘埃对精神世界的侵蚀。

第三句"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通过闲云和野鹤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无拘无束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最后两句"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则描绘出一幅春意将尽、花落水流的凄美画面,其中"兰浦苍苍"写出了春草渐盛之景,而"落花流水"则是对逝去时光和离别情愫的抒发。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山林、超脱尘世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于生命境遇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群玉

李群玉
朝代:唐   字:文山   籍贯:唐代澧州   生辰:808~862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猜你喜欢

烧得丹成似日红别来人世领春风谁知非色非空界鼻管掀天便不同

罗浮梦里玉人遥,湘水春深泣翠绡。

喻得空王无上法,诸天随喜作香飘。

(0)

题陈慎独所画寒林竹树图

为嗟玉树埋黄土,见画题诗即断魂。

健笔清真如宿昔,满林烟月对黄昏。

(0)

题竹树图送陈君玉归吕城

烟蘖风篁乱墨痕,依稀貌得坝南村。

归耕布谷应啼晚,好在春阴护子孙。

(0)

吴下口占

吴王城下水连村,梅雨新晴海雾昏。

谁复吹箫市朝变,夕阳芳草断人魂。

(0)

雪篷轩为式上人赋

忆棹扁舟渡海东,海风吹雪洒寒篷。

恍如屋里生虚白,谁共无边说幻空。

暂对鸥盟忘绿渚,更探龙藏入珠宫。

而今别在青岩畔,戏玩云泉去住同。

(0)

为立上人题云山欲雨卷

白云不作雨,作雨但霏微。

长罨青山路,唯教翠湿衣。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