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三十九首·其二十二》
《杂兴三十九首·其二十二》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道德酿搢绅,睟容无点尘。

望之鄙吝消,矧得累夕亲。

缅思阙里化,四教隆诸身。

济济三千徒,变蒙尽为仁。

贤圣虽不同,气类当等伦。

叔度亦我师,千载风如新。

(0)
翻译
道德的醇香熏陶士大夫,洁净的容貌不染丝毫尘埃。
远远望去,他们的狭隘贪婪消失无踪,更何况能日夜亲近这样的品德。
遥想孔子在阙里的教化,他的四种教诲都融入自身。
众多弟子三千人,经他教化都变得仁爱无比。
虽然贤者和圣人各有特色,但他们的精神气质应当同等尊崇。
像管仲那样的人物也是我的老师,他的风范千年流传,依旧鲜活。
注释
道德:高尚的道德。
酿:熏陶。
搢绅:士大夫。
睟容:洁净的容貌。
点尘:丝毫尘埃。
鄙吝:狭隘贪婪。
矧:何况。
阙里:孔子故乡阙里。
四教:礼、乐、射、御。
济济:众多的样子。
变蒙:受教化后改变。
贤圣:贤者和圣人。
等伦:同等尊崇。
叔度:指管仲。
风如新:风范如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收录在《全宋诗》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道德与仁爱、感怀师承的诗篇。

"道德酿搢绅,睟容无点尘。望之鄙吝消,矧得累夕亲。"

这几句描写的是道德之美,如同醇酒般纯净而深邃,其风采如同高贵的仪容,没有一点尘埃可循。一旦目光触及,就能让人内心的鄙俗与吝啬消融,感受到了长时间的亲切。

"缅思阙里化,四教隆诸身。"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或理想之地)的怀念,那里的风俗民情已经内化为个人修养,而四书五经之教也深深植根于自己的身体和精神。

"济济三千徒,变蒙尽为仁。"

这两句强调的是诗人通过道德的力量,能够拯救众生,就像古代圣贤一样,将迷茫变为光明,全都转化为伟大的仁爱。

"贤圣虽不同,气类当等伦。叔度亦我师,千载风如新。"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无论是贤者还是圣人,他们的品格虽然各异,但精神气质应当平等看待。而诗人的态度是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叔度(孔子的弟子)视作自己的师承,其风范即便历经千年依旧清新。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也反映出他对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尊崇,以及对仁爱之德的推崇。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出门·其四

半篙急风雨,家乡逐鼙鼓。

回首不能忘,城西一抔土。

寄语同里人,漫道关山阻。

别时未尽言,可待便鸿补。

(0)

淑德归清议,华称亦大箴。

愿言思义处,深顾命名心。

(0)

长至日寄弟口号·其二

满路清霜逗客衣,五更初点放朝归。

才微袜线知无补,心著寒灰不共飞。

(0)

彰义关候驾十首·其四

玉戚金戈壮国容,每当三五候飞龙。

月中真得持盈意,常见光华护九重。

(0)

澹庵诗

浮云看世事,如水见交情。

此道令人弃,悠然想太羹。

(0)

追送陈澄江用章水东韵·其一

两月相逢已隔年,翩翩征袂忽离筵。

青春剑佩明秦岭,细雨桑麻绕涑川。

莫恨一麾犹出守,须知五马亦峨然。

傅岩今日经行处,更访当年版筑贤。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