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开炎节,离宫绕翠微。
莲香闻讲席,柳色映垂衣。
物阜风光好,时清奏牍稀。
罢朝鹓鹭散,花下佩声归。
岁序开炎节,离宫绕翠微。
莲香闻讲席,柳色映垂衣。
物阜风光好,时清奏牍稀。
罢朝鹓鹭散,花下佩声归。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时节,帝王在离宫中享受清凉之景的情境。首句“岁序开炎节”点明时间背景,炎节即炎夏时节。接着“离宫绕翠微”描绘了帝王所居离宫周围环绕着青翠山峦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与清凉的氛围。
“莲香闻讲席,柳色映垂衣”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雅致与和谐。莲花的香气飘散在讲席之间,柳树的绿意映照在帝王的服饰上,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帝王生活的高雅与宁静。
“物阜风光好,时清奏牍稀”则表达了国家繁荣、社会安定的美好景象。物阜意味着物产丰富,风光好则指景色宜人,时清则代表政治清明,奏牍稀说明政务简省,这些都是盛世的标志。
最后,“罢朝鹓鹭散,花下佩声归”描绘了朝会结束后的景象。鹓鹭是古代官服上的图案,象征着文武百官,此处比喻官员们。他们从朝堂散去,回到各自的生活之中,而他们的佩饰声在花丛中回响,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帝王在夏日享受清凉、欣赏美景、感受国家繁荣安定的惬意生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盛世景象的赞美之情。
千里骄阳稼穑枯,人心穷极但天呼。
须烦岩壑为霖手,下泽苍生慰海隅。
春秋遗迹旧山川,鲁破吴亡久寂然。
恰到前年征战处,数间茅屋起炊烟。
著作之厅屏十幅,怪石沧江莽相束。
恍然坐我三峡旁,汹汹奔流欲颓屋。
不知狂澜何处回,壮哉万顷纳一杯。
自从此画出名手,海潮不复声如雷。
一时文士罗东观,波涛入笔驱河汉。
逍遥扪腹日来看,更得丹青助挥翰。
我本儒中山泽癯,烟蓑祇合老江湖。
烦将一段好东绢,画个渔舟钓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