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近中秋好,人宁不用情。
那知云欲暮,遽作雨连明。
圆缺閒皆见,阴晴老自惊。
夜凉山叶响,灯火短长檠。
月近中秋好,人宁不用情。
那知云欲暮,遽作雨连明。
圆缺閒皆见,阴晴老自惊。
夜凉山叶响,灯火短长檠。
这首宋朝韩淲所作的《夜月》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色与人情的交融,以及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首句“月近中秋好”,点明时令,中秋佳节,月亮最为圆满,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接着“人宁不用情”,则转而抒发人的情感,中秋团圆之夜,人们心中难免涌起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那知云欲暮,遽作雨连明”两句,描绘了云遮月的情景,云层逐渐浓厚,遮蔽了明月,随之而来的是连绵不断的秋雨,打破了月夜的宁静,增添了季节的寒意。
“圆缺闲皆见,阴晴老自惊”则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月亮由满至缺,由阴转晴,对于经历了岁月沧桑的老者而言,这些自然现象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体验的深刻感悟。
最后,“夜凉山叶响,灯火短长檠”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夜风轻拂,山林间树叶沙沙作响;室内灯火昏黄,映照着短小的灯檠,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哀愁,以及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