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海南年,世味尝欲遍。
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
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
故人千里来,高义动深眷。
问答不及已,惊我神发变。
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
公今已超然,富贵非所愿。
南游访知识,气习要百炼。
授我不死术,老骨倘可健。
是身走空雷,当作如是见。
十年海南年,世味尝欲遍。
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
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
故人千里来,高义动深眷。
问答不及已,惊我神发变。
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
公今已超然,富贵非所愿。
南游访知识,气习要百炼。
授我不死术,老骨倘可健。
是身走空雷,当作如是见。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开篇“十年海南年,世味尝欲遍”表明诗人在海南生活多年,对世俗之事已经体验无遗;“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则是比喻诗人曾经为了功名奔波,现在却像手中玩弄着丝线一般自在。
接着,“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借用古代贤士被人尊敬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他人对诗人的仰望和羡慕。紧跟着,“故人千里来,高义动深眷”则写出了友情的珍贵,即便是远隔千里,也能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感动。
“问答不及已,惊我神发变”表达了诗人在与朋友交流时,那种思想上的冲击和心灵的触动。随后,“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则是用鲜明的比喻说明功名如同眼前的花朵,转瞬即逝,而时间却像弓箭一般迅速流逝。
诗人在“公今已超然,富贵非所愿”中表达了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超脱,不再是其追求。最后,“南游访知识,气习要百炼。授我不死术,老骨倘可健”则是诗人在寻找精神上的朋友,希望通过这种交流得到心灵的洗礼,使自己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结尾“是身走空雷,当作如是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未来无常的豁达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珍视友情与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